【大紀元記者薛明珠編譯報導】2025年8月14日,美國繁榮聯盟(CPA)與布拉格安全研究院(PSSI)發布《太空大國的地面戰》(Ground Game of Authoritarian Space Powers)報告,揭露中共在新一輪太空競賽中,藉民企之名滲透全球123國太空部門,並吸納美國及盟友資金推進太空軍事化,甚至月球軍事化。
這是兩機構在「中國太空安全倡議」(CSSI)下推出的首份報告。根據布拉格安全研究院三十年來累積的公開金融數據,CPA與PSSI追蹤並分析了全球資金流向由中共軍方掌控的中國太空企業。研究結果顯示,中共正利用美國及其盟友的資金,推進太空軍事化,甚至月球軍事化。
滲透策略與「太空部門俘獲」
報告指出,中共透過受國家控制、表面上是民營的太空企業,以數百項跨國「商業協議」滲透並影響123個國家的太空部門,包括數十個美國盟國。這些公司提供從衛星、發射服務、地面站到定位導航與授時(PNT)系統、培訓及低息融資的「一條龍」太空服務與長期合約,將外國太空計畫綁入北京的供應與技術鏈;同時,它們也滲透至盟國的太空與通訊領域,增加了中共在國際太空政策和軍事部署上的話語權。這一過程被報告稱為「太空部門俘獲」(Space Sector Capture),實質上削弱了受援國的主權。
美國與盟友資本的角色
報告揭露,與解放軍掛鉤的中共軍事太空企業,即便與受制裁的國防承包商或「軍民融合」計畫相關,仍能透過公開交易證券、私募股權基金以及離岸基金吸引美資與盟友資金。這些資金來源包括華爾街大型投資機構及國際私募基金,部分企業甚至透過子公司規避制裁限制。結果是,美國及其盟友的投資人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中共軍事太空能力升級提供了財務支持。
報告指出,由於美國法律存在漏洞,不少中國企業即便列入美國財政部制裁名單,仍能透過子公司或僅被列入商務部「實體清單」的關聯公司間接獲取投資。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負責研製火箭、衛星、載人航天器及飛彈,其多家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吸引美國基金投資。該集團由中國航天科技研究院(CAST)直接管控,而 CAST 自 1970 年首次成功發射以來,一直是中國航天器與衛星的核心製造商。CASC 旗下共有 56 家與太空相關的實體,但目前僅有一家——中國航天衛星有限公司(China Spacesat Co.)——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
USPACE 是中國香港航天科技集團的子公司,與中共保持密切合作,美國摩根大通及澳洲麥格理集團均為其股東。近年來,USPACE 積極擴展在中東的影響力,不僅任命杜拜王室成員穆罕默德·馬克圖姆·朱馬·阿勒馬克圖姆殿下(H.H. Shaikh Mohammed Maktoum Juma Al-Maktoum)為公司副主席,還與阿布達比港務公司(Abu Dhabi Ports Company)簽署協議,共同打造「阿布達比太空生態城」,計劃整合全球超過1000家航太企業,建設成為國際太空產業基地。
復星國際則以跨產業投資著稱,持有多家外國太空與通訊企業股份,美國投資人則透過新興市場基金間接持股。
美國的政策現況與隱憂
2025 年 2 月,川普總統提出「美國優先投資政策」(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旨在阻止美國投資人資助全球與中共軍方有關聯的企業。這份國家安全備忘錄對外投資管制提出正面議程,但至今尚未落實為行政命令或法律。
在此期間,華爾街仍繼續為中共軍事企業融資,例如,近期在國會反對聲中,為寧德時代(CATL)在香港交易所募資超過 50 億美元。寧德時代擁有全球 37% 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與中共軍民融合計畫和解放軍現代化密切相關,並涉及新疆人權問題。
報告警告,過去二十年,美國資本透過基金管理公司與指數公司,已向中共及其解放軍輸送了數兆美元。若這種為美國主要戰略對手的太空計畫「輸血」的情況持續,將最終釀成戰略性失敗。
結論與政策建議
報告稱,中共的太空計畫意在利用非對稱作戰手段對抗美國。中共已公開表示, 計劃在2050年成為太空強國。報告強調,當前太空競賽已不再只是單一目的地的競爭,而是涵蓋發射、運營基礎設施、遙感、衛星通訊、太空機動與資源開發等全方位角力。中共的太空軍事化戰略若不受遏制,未來可能在月球和關鍵軌道建立具戰略威脅的軍事節點,對美國及全球安全造成長期衝擊。
為此,報告建議美國國會:
1. 立法禁止中國軍事企業及其子公司進入美國資本市場與私募基金;
2. 加強對外投資管制,切斷流向中國軍事太空項目的資金;
3. 與盟國合作建立替代方案,減少合作國對中國在太空基礎設施上的依賴;
4. 提高投資人與公眾對中國「太空部門俘獲」策略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