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9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長久以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內太陽系的行星比外太陽系的行星更早形成。但針對一小塊古老隕石所進行的分析卻發現,內太陽系與外太陽系的行星應該是同時形成的,此一結果完全顛覆了既有的太陽系形成理論。
據太空網(space.com)報導,行星會在環繞年輕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盤中形成。一開始,粒子經由吸積過程碰撞並黏在一起。隨著正在發育的岩石行星升溫,這些粒子開始分化並形成獨立的內層,分別稱為核心、地函和地殼。行星於是就這樣生成了。
天文學家相信,內太陽系的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最早形成(約45.66億年前),而外太陽系(指小行星帶之外)的氣態巨行星和冰體形成的時間比較晚(45.63億年前),因為它們距離太陽較遠而且溫度較低。
此外,距離太陽較遠的岩石行星也被認為形成得比較晚,因為它們含有較多的水和冰。這會減緩它們內核的融化速度。
然而,在名為「西北非洲 12264」(Northwest Africa 12264)的隕石碎片中發現的新證據表明,像地球這樣的內太陽系岩石行星和遙遠的冰體可能同時形成。
「西北非洲 12264」是一塊重50克的太空岩石,據信形成於外太陽系。這塊隕石於2018年購自摩洛哥的一名商人。
英國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這塊隕石進行了成分分析。其鉻和氧的比例顯示它來自太陽系外層。他們利用精確的同位素測年方法發現,這塊岩石形成於45.64億年前——僅比太陽系最早的固體物質形成晚了兩三百萬年。
雖然從宇宙學的角度來看,兩三百萬年的差異似乎微不足道,但這足以重塑我們對早期太陽系行星形成的理解。
這項發現可能意味著木星以外的岩石行星的形成速度與內太陽系的行星一樣快,而且同時發生。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行星形成的理解——不僅在太陽系,而且在整個宇宙的行星系統中。
研究人員說,我們對太陽系發生的事情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在太陽系以及其它行星系統的起源上。
上述研究成果於7月4日發表在《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