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訊】在未來遭遇危險天氣警報時,洛杉磯市消防局(LAFD)將會強化人力配置,提前部署消防車,以因應潛在的災難性野火。這是在年初爆發致命的帕利塞德大火(Palisades Fire)之後,消防局撤換近20名領導官員並展開改革行動的一部分。
據LAFD週三(8日)發布的災後檢討報告(After-Action Report),儘管火災應變過程中遭遇通訊不良、人手不足與警報系統不完善等問題,消防員仍於數分鐘內趕抵受災地區救援,並即時請求直升機灑水支援。
1月7日發生的這場災難性大火,造成12人喪生,燒毀了太平洋帕利塞德與馬里布(Malibu)地區6,800餘棟建築物。
本週公布的檢討報告,詳細記錄火災發生前三日的應對行動,並列出消防局自火災後實施的多項改善措施。
消防局在新聞稿中指出,災後檢討報告的目標是釐清帕利塞德大火相關情況,提升責任透明度,「我們希望此報告能增強公眾對洛杉磯消防局應對未來野火能力的信心」。
根據報告,自火災以來,消防局已實施多項新流程,包括加強與其它機構的協調、升級通訊技術、加強野火訓練與疏散演練,以及改進其它規程。
當局週三宣布,他們認為來自佛羅里達州墨爾本(Melbourne)的29歲Uber司機喬納森·林德克內希特(Jonathan Rinderknecht)蓄意在新年第一天縱火,引發了這場悶燒一週後爆發的毀滅性大火。
歷經九個月的起火原因調查後,林德克內希特被逮捕,面臨最高20年聯邦監禁。
火災過後,消防局約談了100名官員、行動人員(如消防員、救援人員等)及其他人員,並審查了相關文件、無線電通訊記錄、照片與影片。他們還搜集了目擊者證詞及其它證據作為報告依據。
起火點位於聖莫妮卡山區,當時正值強烈的聖安娜風穿越山區與整個地區,馬鞍峰(Saddle Peak)的風速一度突破了每小時98英里。

消防局報告指出,應對行動面臨重重挑戰,包括颶風級離岸強風、陡峭地形、極低濕度與「極度乾燥的燃料」。強風甚至將燃燒的餘燼吹送至3英里外,引發多點著火。
「應變人員面對的是一場完美風暴所帶來的後果:乾燥的植被、持續且猛烈的風勢、大量飛散的餘燼、遍布易燃植物的地形、大型易燃建築、供水枯竭,以及空中滅火支援缺失等。」LAFD在報告中寫道。
水源不是為應對大型火災而設計
消防局指出,在消防員奮力控制火勢期間,水源迅速枯竭。
報告指出,當地供水基礎設施原本就不是為這種規模與強度的滅火行動而設計的。而數以千計住家的水管在大火中破裂或持續漏水,也加劇了水供應短缺。
LAFD還說,整體供水系統的設計重點為住宅與商業用途,無法提供遏制快速蔓延的植被大火所需的巨大水量,而住宅水管破裂進一步降低了水供應。水源問題導致水壓下降與供水不足。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滅火編隊、任務小組、救援人員、空中支援、後勤團隊與志工仍毫不猶豫地超時工作。
挽救生命
消防局表示,這些努力成功挽救了許多生命:估計有3萬名居民成功撤離,包括許多年長者與弱勢族群,部分民眾更是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獲救。
大火爆發首日晚間約10點,當局接到來自一家輔助生活中心的緊急求助電話。該機構內有24名工作人員與40名患者,其中14人為行動不便者;原本考慮就地避難,但因火勢惡化,最終決定撤離。緊急應變人員成功調派了12輛救護車協助疏散患者,將他們轉送至姊妹機構。
LAFD報告指出:「天亮時,該機構周圍多棟建築已完全燒毀,但64人全部平安獲救。」

另一例中,數名登山客在登山步道上被第一批抵達現場的救援人員成功救出。搜救隊還進入住家,搜尋未及時撤離的民眾,發現一名長者為了保暖,躲在一堆衣物下睡覺,消防員將其帶離危險區域。
報告指出,搜救人員也在四周民宅燃燒的情況下,成功撤出藝術品、文件、電腦、照片、運動紀念品、古董家具與車輛等貴重物品。
他們甚至在消防栓無水的情況下,改從住家後院的游泳池取水,成功保住數十戶民宅。
「消防員冒著生命危險,堅守陣線,捍衛社區,對抗無情的大火與惡劣天氣條件。」LAFD強調。
消防人員也成功保住自家消防分隊大樓,雖然其周邊民宅已被燒成廢墟,但他們意識到消防站仍需持續運作,為災民提供服務。
改進工作
根據報告,該場大火的應變行動受到人力短缺限制,原因包括市府預算不足、加班過勞與核准的請假,使得現場可調度的人員與設備明顯不足。

由此,消防局加強了與其它緊急應變機構的協調,升級了天氣監測工具,並正在改進人員召回系統,以更快速地向社區發出警報。
圍繞野火應對、疏散和住宅保護,LAFD計劃進行更多實地訓練,包括每年一次的疏散演練,並確保每個高風險社區至少有兩條安全撤離路線。
消防人員正在接受訓練,以便在消防栓系統失效時取得水源,包括從游泳池和水庫取水。
此外,LAFD還升級了無人機系統,新增了火災測繪軟件與熱點偵測功能,並改進了疏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