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桑尼維爾報導】太醫傳人Peter楊10月16日(週四)在Sunnyvale舉辦義診,以幾近失傳的古代中醫為患者治療。他強調,中醫之道並非為利,而是修行與濟世的結合,其師傳醫術源遠流長,重在以「德」行醫。
Peter 20歲時跟師父學習太醫,並於2022年正式出道行醫。他介紹說,中醫在歷史上被稱為「太醫」,自隋朝至清朝皆屬於國家設立的官方醫療機構,內分為四大職系:針灸、湯劑、導引與禁炁。其中,「導引」相當於今日的氣功,而「禁炁」則結合祭祀、咒語與修煉,被視為最高等級的醫職,其官階可達三品,僅次於宰相。當針灸、湯劑與導引皆無法奏效時,便需由禁炁醫者出手治療。
Peter表示,他所傳承的正是太醫體系中的「禁炁科」醫術。此法涵天、地、人三才,針灸或配藥都須依據對應的天體、時辰八字、以及發病時日等多重因素推演。診病時多不需搭脈,一來男女授受不親,二來避免病氣、邪氣相侵。
他指出,「禁炁正骨術」無需接觸即可調整骨骼,而針灸則是雷火神針,施針時會出現電光閃爍的現象。他強調,這門技法並非玄學,而是失傳已久的太醫真傳,如今的中醫早已有名無實,失去真傳。
他強調,師父教導,醫術是修行的副產物,不是用來賺錢的。中醫實際就是一種修行。若以金錢為目的,心就會偏離正道。真正重要的,不是收入多少,而是你的技術是否能利益眾生、解除病痛,並啟發人心中的善念。否則,醫術再高,德行不配,終究無用。
他主張,治病應以自然為本——能不用藥就不用藥,透過乾淨的水與食物調理身體,啟動人體原有的自癒機能;若遇腫瘤或突發重症,則以自然界「太初炁」療法使妄行的氣血矯妄歸正。

Peter(右)與27歲的Jessie Chen(左)。(薛明珠/大紀元)
多名患者見證療效
Peter 的患者群中,許多病例頗具代表性:
速滑運動員感觉神奇
現年27歲的Jessie Chen是一名速滑運動員。兩年前,她因意外摔倒導致腳踝嚴重扭傷並出現積液。雖經長期西醫治療與打止痛針,腫脹仍未消退。她坦言:「這兩年腳一直腫著,對我這樣的運動員壓力很大,因為速滑鞋正好壓在傷口上。」醫生曾建議手術治療,但她得知開刀後恐無法再從事運動,最終選擇保守療法。
直到近日接受Peter楊的治療後,Jessie感受到明顯改善。她描述:「感觉挺神奇的,他沒有碰我,但我能感覺到右腳發麻,像有電流進去一樣。治療後,原本扯著的筋放鬆了。」整個過程約十來分鐘。
除了腳傷,Jessie自一歲起便受全身瘙癢困擾,歷經多年中西醫治療、打針與服藥皆無效果。她說:「國內數一數二的華西醫院也沒用。來到美國,每週打激素針,打到肚子上又痛又沒用。」直到前幾天,Peter為她進行能量療法:「他對著一瓶水做了能量處理,讓我加花椒煮開喝。27年來一直都很痛苦,沒想到喝了能量水,真的有改善。」
Peter表示,Jessie的瘙癢問題,以清潔水源與新鮮植物調理血液,一般治療四至五次即可治癒。
餐廳經理活過來了
Sunnyvale餐廳「清真一條龍」的經理Lucy Jing有愛心,經常幫助一位80多歲老人。她回憶,去年七、八月間她感染嚴重流感,渾身無力,連續五天吃不下飯,虛弱地待在車裡。她說:「那時候整個人很難受,浑身發软沒力氣、頭暈、吃不下、睡不著,感覺快不行了。」
當時Peter剛好前來餐廳,見狀立刻施以點穴補氣急救法。Lucy回憶:「他幫我按了幾個穴位後,我開始冒汗,」之後她到隔壁診所休息並做了按摩,第二天就完全康復。
她說,自己病了13天,沒想到他一按穴位,人就「活過來了」。康復後的Lucy成了Peter的忠實支持者,還常介紹身邊的老人請他義診。
前來就診的筋縮患者

雙腿交叉緊扣、無法伸直的中風患者彭昆山,在接受楊醫師的治療。(薛明珠/大紀元)
當天,彭曉玲推著躺在輪椅上的71歲彭昆山前來就診。彭昆山兩年前中風,最初仍能行走、自理生活,但過去一年病情惡化,近幾個月雙腿交叉緊扣、無法伸直,只能長期臥床。彭曉玲說,彭昆山近來雙腿緊貼難分,連更換紙尿褲都十分困難。經 Peter 以鬆筋手法、點穴與按摩導引調理後,彭昆山的雙膝逐漸鬆開,雙腿也能稍微伸展。Peter 解釋:「這不是骨頭問題,而是肝筋收縮。」
彭曉玲表示,難得碰到這樣一位熱心善良、願意為大家服務的醫師。自己左腳筋痛了,早晨起來常無法伸直,經醫師調理一次後便明顯好轉。她感動地說:「我們好幸福啊!有這位中醫師在我們身邊,他幫了好多人。」據她透露,醫師近日也在佛堂為眾人義診,成效顯著,因此她計畫邀請他前往基督教會繼續為信徒義診。
新世代學生接棒
28歲的按摩師 Jason Zeng來美讀高中,是 Peter 的新學生。他原本任職銀行,因母親乳癌手術後焦慮疼痛3年無法緩解,機緣巧合下學得道醫按摩手法,成功為母止痛。
Jason 因此決定轉行,考取按摩師執照。兩個月前,他在診所結識了 Peter,深受啟發。他親眼見過 Peter 為人治病,驚嘆其手法高明、內涵深奧,「這真是一門值得深入學習的技能。」Jason 說,Peter 認為這是修行的副產品,但他覺得,用醫術救人也是很重要的。
Peter 強調,氣療與食療並行,目的不在展示神異,而在重拾中醫「以德為本」的初心。他最後表示,下醫治症,中醫治身,上醫治心,大醫治神。太醫調神炁,炁是萬物生命之源的能量。太醫太素脈禁炁科不是玄學,可以實證循證見證。太醫學真實不虛,是一門玄通空明至理的整合天文地理科學的哲學醫術。

太醫傳人 Peter 楊與學生及患者,在診所門前合影留念。(薛明珠/大紀元)

義診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