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泡沫疑慮升高 兩大基金上季全面拋售輝達

【大紀元記者薛明珠綜合報導】多家媒體報導,矽谷重量級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旗下對沖基金 Thiel Macro LLC 在第三季清倉輝達(Nvidia)持股,成為近期又一家撤出這家全球 AI 晶片龍頭的知名投資機構。

這家 AI 晶片巨頭日前剛創下華爾街歷史,成為全球首家市值達到 5 兆美元的公司,但截至本週一(11 月 17 日),其市值已跌回 5 兆美元以下。

根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13F文件,Thiel Macro 上季賣出其全部 537,742 股輝達股票,以 9 月 30 日收盤價估算,價值約 1 億美元。目前基金主要持股轉為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以及減碼後的特斯拉(Tesla)。

泰爾的撤退動作,發生在市場愈來愈擔憂 AI 投資泡沫的時機點。輝達估值高速飆升,但華爾街投資人對其未來走勢意見日益分裂。

最知名的泡沫質疑者莫過於《大空頭》原型人物、對沖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他本月申報顯示,他買入大量輝達與帕蘭提爾(Palantir)看跌期權,押注兩家公司股價下跌,並在 X 上發文暗示市場已進入泡沫:「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泡沫。」

貝瑞也質疑輝達主要客戶——微軟、Alphabet 等「超大規模企業客戶(hyperscalers)」——近年延長設備折舊年限,藉以降低支出、推升帳面利潤。

雖然輝達股價自 9 月以來僅上漲約 2%,但其在 AI 產業鏈的主導地位仍無可撼動。然而,根據對909家對沖基金 13F 報告的分析:161 家基金加碼輝達、160 家基金減碼,幾乎勢均力敵,顯示 AI 相關投資的分化現象嚴重。

AI 公司仍持續以高速籌資並大規模投入開發,但尚未證明商業模式能支撐巨額投資,使市場對估值是否合理各說各話。

泰爾並非唯一選擇獲利了結的人。今年 10 月,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也宣布賣掉輝達股票,套現 58.3 億美元,並將資金投入其他 AI 項目。

另一位大戶、億萬富豪 Philippe Laffont(Coatue Management 創辦人)也在第三季 賣出 160 萬股輝達,同時增持 35.5 萬股 Meta Platforms(Meta)。根據最新提交的 13F 文件,Meta 如今已成為基金的第一大持股,佔其投資組合 超過 7%。輝達仍是其第八大持倉,佔其投資組合的4.5%。

相比之下,泰爾對 AI 的展望較為保守,但他仍投資多家 AI 新創,包括: Substrate(挑戰 AI 半導體製造)、Mercor、Cognition AI。顯示他並未完全離開 AI 領域,只是重新配置風險。

輝達股票在美股盤前下跌約 1%。分析人士指出,AI 高速成長與泡沫擔憂並存,市場將持續震盪,短期難以形成一致共識。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11-17 16:32 | 修改:2025-11-17 16:32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