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中國天津,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還將出席北京的九三閱兵。這場高調訪問,背後有什麼深意?中俄關係真的如表面般堅不可摧嗎?而印度總理莫迪也到訪天津,又為這場國際盛會增添了什麼樣的變數?
普京出席上合峰會:缺乏選擇 中俄抱團取暖
8月31日,週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中國天津,對中國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普京這次行程包括出席「上海合作組織」的天津峰會,以及在北京參加中共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的9.3閱兵活動。
對俄羅斯來說,這次出訪極其重要。俄烏戰爭已經導致俄國經濟陷入困境,普京這次出訪的重要目的就是在經濟和軍工製造方面尋求北京更多的支援。
普京在出行前表示,俄中兩國經貿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雙邊貿易額自2021年以來增長了約1000億美元,俄羅斯是中國油氣資源的主要供應國之一,而中國的汽車也大量銷往俄羅斯。
但是,普京沒有提到的是,中俄兩國的貿易額在今年已經大幅下跌。根據中國海關近日公布的數據,2025年1月至7月,俄中貿易額同比下降了8.1%。其中俄羅斯對華的石油出口額下降了近20%。同時,俄羅斯從中國的汽車進口額暴跌了46%。
據總部位於阿聯酋的市場研究公司Volza發布的數據,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國,2025年俄羅斯預計向中國出口780億美元的商品,占俄羅斯出口額的17%。
俄國深知中共對俄羅斯繼續進行俄烏戰爭的重要性。針對中俄貿易出現的下滑趨勢,三位俄羅斯消息人士8月28日告訴路透社,總統普京準備在訪問北京期間,與習近平舉行峰會,試圖扭轉這一趨勢。
根據路透社與接近俄羅斯政府的消息人士的談話,莫斯科深知其經濟和軍事對北京的依賴。
一位接近俄羅斯政府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收入來源,而北京提供的技術對俄羅斯軍方至關重要。
這位人士說,「沒有北京的幫助,我們連一枚導彈都造不出來,更不用說無人機了,整個經濟也早就崩潰了。如果北京願意的話,烏克蘭戰爭早就結束了。」
隨普京出訪的官員層級與規模都空前龐大,包括了3位副總理、十多位部長以及各大企業的代表。
克里姆林宮外交政策助理烏沙科夫8月29日表示,普京此次訪華時間從8月31日至9月3日,為期4天的出訪行程對普京來說是「非常罕見」。烏沙科夫還透露,普京訪華期間,將在中國簽署三份涉及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文件。
中共方面對普京的到來,也給予最高規格的接待。當西方國家的領袖普遍拒絕出席北京的9.3閱兵活動之際,普京是唯一給足北京面子的世界大國領袖。當普京抵達天津時,受到了天津市高級官員的紅地毯歡迎。中共官媒在普京抵達天津的報導中稱,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系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洪耀南8月31日在《上報》撰文指出,普京此次高調出席北京九三閱兵,形同對外昭告:中俄「戰略同盟」合作上不封頂。但是這場結盟,更像是兩個缺乏選擇的政權之間抱團取暖。
洪耀南表示,普京發動的俄烏戰爭,正在全面消耗俄羅斯的經濟根基,將俄羅斯推向經濟內爆的斷崖,俄羅斯經濟已撐不下去了。而中共自身也面臨內需疲軟、青年失業與資本外逃的壓力,對俄羅斯來說,中共這根「盟友繩索」恐怕更像是拖往深水區的一根鐵鏈。
在俄烏戰場上,戰爭爆發三年半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最近幾週都加大了空襲力度。俄羅斯瞄準了烏克蘭的能源和交通系統,而烏克蘭則一直在襲擊俄羅斯的煉油廠和油氣輸送管道。
烏克蘭最大的私營能源公司DTEK 8月31日表示,俄羅斯無人機夜間襲擊了奧德薩地區的四處能源設施。當地政府報告稱,週日凌晨,有2.9萬人斷電。
而在過去十多天裡,烏克蘭的襲擊也導致俄羅斯超過12家煉油廠關閉,汽油短缺已經讓俄羅斯汽油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俄羅斯政府不得不宣布,將汽油出口的臨時禁令延長至10月31日。
普京訪華 中共喜憂參半
在為期兩天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中共黨魁習近平將在天津接待約20位世界領導人,其中包括印度總理莫迪。這是自2001年該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最初是由中共國、俄羅斯和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等六個國家於2001年在中國上海成立,後來白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也加入進來,目前有10個成員國和16個對話國及觀察員國家。中亞五國中的土庫曼由於奉行永久中立政策,沒有參加這個帶有安全、防務合作內容的區域組織。
中共當局希望藉此次天津峰會來對抗西方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在普京訪華的前一天,8月30日,新華社發出了一個對普京的專訪。普京在這次受訪中嚴厲批評了西方制裁,稱莫斯科和北京共同反對全球貿易中的「歧視性」制裁。
但是在回答關於中國抗戰的問題時,普京的一些說法卻令中共非常難堪。
中共自稱是抗戰的所謂「中流砥柱」,但是普京在訪談中沒有提及這一點,更沒有說中共「領導」了抗戰,反而說出了蘇聯當時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合作抗戰的很多歷史真相。普京還說,正是抗戰讓中國成為一個世界「強國」,這同樣顛覆了中共多年來的宣傳。此前中共一直宣傳的是,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是普京卻揭示一段被中共刻意掩蓋的歷史事實:那就是在1945年抗戰結束後,中國已經成為聯合國的四大創始國之一,並躋身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中共主持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一直受到其歷史合法性的困擾。因為當年領導抗日戰爭的中國是中華民國,而非1949年成立的中共政權。中國從鴉片戰爭後的弱國狀態,一步步躋身世界五大強國行列,這一過程和成就,都是在中華民國時期取得的,與中共沒有任何關係。
當然,中共紀念抗戰本身並非不可以,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真實呈現中華民國的抗戰歷史,讓中國人民銘記真實歷史,以增強民族認同和自豪感。然而中共卻採取了相反的方式:不但掩蓋中華民國的歷史真相,還試圖將1945年結束的抗戰與1949年才建立的中共政權人為地聯繫起來。
因此,網路上流行一句諷刺的段子來質問中共:「一個成立76年的政權,如何紀念80年前一場不屬於自己的勝利?」
美國關稅壓力下 印中尋求新平衡
除了普京之外,出現在中國天津的另一位重量級領導人是印度總理莫迪,8月31日,莫迪與中共黨魁習近平舉行了會晤,在美國加徵關稅的背景下,兩國領導人討論了擴大貿易和投資關係的合作前景。莫迪表示,新德里致力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這是莫迪七年來的首次訪華,此次會晤的四天前,8月27日,美國對印度商品徵收50%的關稅正式生效。
美國的這項關稅是為了懲罰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以間接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關稅給印度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也促使莫迪尋求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8月29日,印度盧比兌美元下跌0.8%,創下今年最低紀錄。而美國的新關稅是盧比承壓的直接原因。
花旗集團估計,這輪關稅可能讓印度經濟增長率減少0.6至0.8個百分點。印度大型金融服務公司「ICICI證券」的高級經濟學家阿布舍克·烏帕迪亞伊(Abhishek Upadhyay)警告稱,如果50%的關稅持續下去,對印度全年GDP的衝擊可能高達1%,這將對貨幣政策和債券收益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路透社8月31日報導說,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雙邊貿易夥伴,但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一直是印度官員的苦惱之源,今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992億美元。
在天津舉行的中印峰會上,莫迪強調要減少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並擴大在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包括恐怖主義和公平貿易實踐。
關於中印邊界問題,莫迪表示,兩國在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境地區已經形成了「和平穩定」的氣氛,已經就邊界管理達成協定,但是莫迪沒有透露細節。中印兩國共用3,800公里(2,400英里)長的邊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兩國對於邊界的劃分一直存在爭議。
2020年6月,印度和中國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衝突。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死亡。印度媒體報導稱,有40多名中國士兵死亡,而中共當局則否認了這些報導。中共官方喉舌在2021年承認有四人死亡,但是外界認為中共隱瞞了軍人死亡的真實數據。
2024年10月,中印兩國領導人達成了邊境巡邏協議,隨後在俄羅斯喀山舉行金磚峰會期間,習近平與莫迪舉行了突破性會晤,使兩國關係暫時解凍。
最近幾週,隨著印度方面試圖規避美國的關稅威脅,中印兩國關係的緩和態勢進一步加速。莫迪表示,自2020年以來暫停的兩國直航正在恢復,但是莫迪並未透露具體時間表。
8月18日,在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印度期間,中方同意取消在稀土、化肥和隧道掘進機方面對印度的出口限制。
《印度斯坦時報》此前報導了這一消息,並指出中印之間的這項協定傳遞出重要資訊,標誌著一個重大轉變,因為此前北京已經暫停向印度出口相關物資差不多整整一年。
然而,中印兩國關係中仍然存在其他的長期摩擦因素。
北京計劃在西藏修建的雅江下游大型水壩引發了人們對大規模調水的擔憂,據印度政府估計,這可能導致雅魯藏布江幹流在旱季的流量減少高達85%。而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巴基斯坦也受益於北京方面在經濟、外交和軍事領域的長期支援。
位於印度班加羅爾的智庫「得剎希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的中印關係專家馬諾伊·凱瓦爾拉馬尼(Manoj Kewalramani)表示:「印度和中國都在經歷一個可能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以期在兩國關係中建立新的平衡。」
——《紀元焦點》製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