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不同階段的整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無法割捨物品的時候。捨棄物品並非失去,更多的時候反而是獲得,我們認知到自己並不需要它,或是它並不適合我們,當面對選擇時決斷力會更加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們贏回了空間。
讓物品成為我們的老師
在不同階段的整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無法割捨物品的時候。
丟棄早已被遺忘的無用之物,對我而言並非難事,然而,在面對某些明知不會使用的物品時,卻常有捨不得的感覺,於是我試著記錄下來,分析丟不掉的原因,大致上有這三類:
1.因為當初購買時充滿憧憬,所以丟不掉
當不鏽鋼大炒鍋帶著「我要好好練習廚藝」的期許進入家門,但因為不會控制火候又懶得練習,最終變成一直記得它但卻每次都略過不用的物品,並且看到它就衍生愧疚感,這類物品還真不少。
2.因為很難請出家門,所以丟不掉
像是工作室的綠色小沙發和嬰兒床都屬這類物品,如此龐然大物當然不可能被遺忘,明明沒在使用,但只要想到清除它們必須花好多時間精力,就乾脆拖延不處理,日子一久,這些大塊頭雜物,還會呼朋引伴吸引許多雜物堆在它們身上,一看到就心生厭煩。
3.因為曾經投注過心力,所以丟不掉
學生時期的筆記、論文,工作時的獎杯獎狀,懷孕時的媽媽手冊皆屬這類物品。因為證明著曾經的嘔心瀝血,因為代表著曾經的豐功偉業,因為紀錄著曾經的得來不易,明明知識已經記在頭腦裡,工作也早已轉職、小孩快到上學年紀了,還是留戀過去,捨不得丟,而且這類物品通常體積也不大,就更順理成章的被留下來了。
如果這些物品已經在家中占據太多空間,構成困擾,那我們就該想想法子來對付它們。
■帶有憧憬的物品就訂下計畫去使用它們,不要讓夢想變成幻想,也許能因此獲得新的技能、發展出新的興趣,甚至能因此瘦身成功呢!
■清除龐然大物沒有想像中的麻煩,也許身邊親友需要它們,再不然聯絡二手家具公司便宜出清,他們會火速前來搬運。
■至於最後一項因為有其紀念價值,需要等待適合的時機,那就不要勉強自己,總會有機會的,某次整理書櫃時,我就很自然的丟了兩本媽媽手冊,因此清空了一小格抽屜,丟了手冊沒什麼感覺,但想到抽屜空空的就有點開心。
捨棄物品並非失去,更多的時候反而是獲得,我們認知到自己並不需要它,或是它並不適合我們,我們因此更認識自己,面對選擇時的決斷力更加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們贏回了空間。
體會到捨棄物品時,我們並沒有失去它,而是讓它變成我們生活中的老師之後,我在整理的道路上,更能邁開步伐,勇敢的感受與接受。「珍惜物品」並非緊抓不放,而是在可以陪伴的時候用心對待,在需要道別的時候坦然離開。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家的樣子,你的樣子: 少一點擠,多一點你,極簡不是空,是對生活溫柔。21天「減物」整理練習,讓房間、心靈、人生,全部煥然一新!》,幸福文化提供 )
責任編輯:曾臻
書封。(幸福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