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直腸癌升幅驚人 研究:超加工食品恐是關鍵

【大紀元記者Jacki Thrapp報導/薛明珠編譯】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食用超加工食品(UPFs),可能與全球年輕族群大腸癌增加有關。

這項歷時24年、同類研究中首見的調查指出,攝取大量超加工食品的年輕人,出現腺瘤與大腸瘜肉(常通往結直腸癌前病變)的比率明顯上升。

該研究於11月13日,刊登在《JAMA Oncology》期刊上,其內容指出:「在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最高的五分位組別中,其罹患早發性結直腸典型腺瘤的機率,比最低組別高出45%,且具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該研究從1991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共追蹤了29,105名女性登記護士,未納入男性護士。

整體而言,出生於1947至1964年間的參與者中,共有1,189人確診早發性典型腺瘤,1,598人確診鋸齒狀病灶。

研究指出,攝取較多超加工食品的女性,早發性典型腺瘤的風險較高,但在鋸齒狀病灶方面,並未見顯著相關。

資深作者、胃腸科醫師安德魯・陳(Andrew Chan)表示:「研究結果支持減少超加工食品攝取,作為降低早發性結直腸癌負擔的重要策略。」

他將超加工食品定義為,「可即食、且常含高糖、高鹽、高飽和脂肪及多種食品添加物的食物」。

他說:「風險上升似乎呈線性,也就是說,你吃越多超加工食品,就越可能導致大腸瘜肉的形成。」

並非所有瘜肉都會癌變。然而,美國醫學會7月的報告指出,50歲以下的結直腸癌確診病例,在2025年增加了2%。

美國醫學會也援引CDC 1999至2020年資料指出,10至14歲的結直腸癌發生率上升500%、15至19歲上升333%、20至24歲增加185%。

一般而言,大腸癌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但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指出,全球愈來愈多年輕人罹患早發性大腸癌。

「約20%的早發性大腸癌患者與遺傳疾病相關,但多數患者不存在這類遺傳問題。」梅約診所表示。

醫師也觀察到,這些早發大腸癌患者多半有以下特徵:腸道細菌多樣性較少、幼年時使用抗生素、年少時高頻率飲用含糖飲料與加工食品,並長時間久坐看電視或使用電腦。

結直腸癌是美國第二大癌症死因。◇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11-16 18:32 | 修改:2025-11-16 19:26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