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吸菸華人女性肺癌風險引關注 美醫師啟動先導篩查研究

【大紀元記者林子晨採訪報導】凱撒醫療(Kaiser Permanente)奧克蘭醫療中心胸腔外科醫師Dr. Jeffrey B. Velotta,近日,啟動一項有關肺癌早期篩查的先導研究,計劃招募200名無吸菸史,但有家族病史的華人女性,透過低劑量胸部CT,評估早期檢測的可行性,期望為高風險族群,建立更精準的篩查指引。

近年,美國醫療界觀察到,越來越多年輕、無吸菸史的華人女性肺癌病例增多,且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一現象引起醫療界廣泛關注,也是Dr. Velotta投身相關研究的主要動力。

「她們往往是在第四期才確診,」他說,「等到這個時候,治療選擇就已經明顯受限了。」這樣的病例不再是偶然,而逐漸形成趨勢。他意識到,這是一個長期被忽視、但正在擴大的公共健康問題。

Dr. Velotta透露,他最初對肺癌的關注,源於其祖父因肺癌過世。但真正促使他進行這項研究的動力,是他在醫院裡反覆遇到生活方式健康、無吸菸史的年輕亞洲女性患者。

Dr. Velotta在凱撒醫療工作11年,日常為肺癌與胸腔腫瘤患者做手術,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教授住院醫師與醫學生。他帶領團隊,分析亞裔肺癌病患的臨床數據,探討疾病背後的相關因素與族群差異。

「目前已知,不吸菸的華人女性,在肺癌風險上是全球少數需要特別注意的族群。」他指出,這可能與EGFR基因突變、空氣污染、廚房油煙、家族史等多重因素相關,但具體原因仍需更多研究證實。「我們不是要引發恐慌,而是要提醒:如果您年滿50歲,且家族中有人得過肺癌,那麼您確實需要提高警覺」。

基於臨床警訊與數據信號,他啟動了這項針對200名無吸菸史華裔女性的先導篩查研究。研究入組條件為:年滿50歲,且家族中至少有一位親屬曾罹患肺癌。研究將透過低劑量胸部CT進行影像檢測,以尋找肺部早期異常。研究預計為期一年,屬於前瞻性觀察,目標是評估此群體能否透過篩查,在早期階段被診斷,進而提升存活率。

研究團隊同時充分考慮語言、文化與信任差異,將所有知情同意與教育材料完整翻譯為中文,並提供線上口譯服務,以確保受試者在對資訊的理解與醫療溝通上,無障礙地參與。所有資料皆去識別化(移除個人資料、無法辨識身分)處理,嚴格遵循美國醫療隱私法規(HIPAA)。

若研究結果證實這一高風險模式存在,可能帶來重要影響。現行美國肺癌篩查指南,主要針對長期吸菸者,而Dr. Velotta希望,未來能為「無吸菸+有家族史+華裔女性」,增設一條獨立篩查建議,避免錯過早期發現的最佳時機。

他鄭重提醒華裔女性:「不是每個不吸菸的華人女性都面臨高風險。但如果您有家族史,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就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咳嗽或呼吸症狀持續不退,請不要只依賴止咳藥,應該做影像檢查。」

Dr. Velotta表示,這項研究,指向的不是一種新的疾病,而是其疾病風險長期被忽略的一群人。◇

《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社區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移民、法律、健康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11-16 18:07 | 修改:2025-11-16 20:42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