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議會民選議席大倒退 縮至不足兩成

【大紀元2023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林一山香港報導)本屆香港區議會任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港府5月2日公布下屆區議會組成「442」方案。直選(民選)議席由目前的452席大幅削減至88席,比例由約94%大跌至約19%,被學者和政界批評是大倒退。

港府公布下一屆區議會共有470名議員,委任議員占179席(38%),地區委員會占176席(37%),直選占88席(19%),另外保留27名新界鄉議局當然議席(6%)。直選議席由目前的452席大幅削減至88席,比例由約94%大跌至約19%。

民政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

本身屬於港府政務主任(AO)職系的18區民政事務專員將出任當區議會主席;增設「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從任何渠道成為區議員均須透過機制確認,有需要時可諮詢國安委意見;區議員酬金和津貼與目前相若;新增履職監察制度,對「不符公眾期望」的區議員進行調查,局方將會列出區議員行為的「負面清單」。

區議會改組方案須修改多條法例,政府預計於今年7月前完成立法工作,而選舉將於11月底或12月初舉行。

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 被視為「奪權」

2019年6月爆發反送中運動,民主派在同年11月24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大勝。民主派取得388席,18區之中有17區均由民主派取得過半數議席。建制派只獲得59席,比前一屆大減240席,親共黨派宣稱結果反映「反中亂港分子奪權」。

當年11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表示會站在香港抗爭者的一方,希望看到香港有民主。同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歡迎香港區議會選舉順利舉行。

11月27日,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時任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提及區議會選舉,形容立法展現美國對香港人享有自由的強力支持。

2020年起,港府開始打壓新上任的民主派區議員,例如把政府不喜歡的討論事項從區議會議程上刪除、官員集體離場等;2020年7月,部分民主派區議員借出場地作為「民主派立法會初選」票站,被民政署削減資助津貼,更於2021年成為取消議員資格的原因。2021年,政府強迫區議員宣誓效忠《基本法》和特區,放出消息指取消議員資格後會追討近百萬元薪津,最終有300多名區議員辭職或在宣誓後被取消資格。

在前日(5月2日)的記者會上,特首李家超則形容由2020年開始,有大量區議員作出「違反區議會行為」,「鼓吹港獨」、「助長黑暴」、「阻止特區政府施政製造對立」等。在479名議員當中,共三百多人離任,只有146人仍然在任。

學者:改組違反基本法 大幅倒退

本次區議會改組方案被外界普遍認為是港共政權懼怕民選區議會不受中共控制所致。學者鍾劍華5月2日在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時形容新方案是「倒退了超過40年」和「假選舉」,試圖閹割地方行政,摧毀民主,不能被稱為「改革」。

他更認為政府違反《基本法》,因為《基本法》規定香港的政制應該循序漸進邁向普選,現在反而是大幅度倒退。

改制後的直選選區將重新劃界,由目前452個變為44個,選舉方法由單議席單票制改成雙議席單票制;地區委員會界別參選人須取得「三會」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撲滅罪行委員會各3個提名,即合共9個提名;直選界別參選人,除了「三會」各3個提名外,亦須取得50名當區選民提名。

鍾劍華批評那些擁有提名權的人沒有公信力和民意授權,「有多少人知道他們(三會)?香港人何時授權過他們?」

民主黨仍未決定是否參選

民主黨主席、前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同日傍晚在網上召開記者會時透露,民主黨仍未決定是否參選,稍後將與區議員和黨友討論。他認為新方案削減大量民選議席「令人失望」;又設立了不同關卡,令能夠參選的人數減少;由民政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安排,他們是「空降」公務員,不熟悉地區事務,亦反映政府不信任「非政府中人」。

羅健熙質疑委任和間選議員是否會重視居民的期望和聲音,認為街坊未必會向委任議員求助,他亦強調民選議員對社區的關係最密切,直接影響區議會功能。

前區議員:區議會淪為政治花瓶

前葵青區議員郭子健5月2日在接受大紀元訪問時批評,新方案比很多專制國家的假選舉還要不堪,只會使區議會淪為醜陋的政治花瓶。

他認為「直選」已經消失,因為提名權應是公民權利,但參選人將來竟然必須獲得「三會」提名,而他們全部由政府委任,沒有任何民意認受性。因此,他認為選民與民主派都不應參與「假選舉」。

前油尖旺區議員兼防火委員會委員林兆彬5月2日在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時指出,絕大部分「三會」成員都是親政府的校長、社福機構高層、商會主席、親共地區組織人士和建制派政黨幹事,欠缺民意代表性,大部分委員更從來沒有在會議上發言。

另外,他亦認為今次改制反映港府「輸打贏要」,透過修改遊戲規則向民主派報復,以防止民主派再「奪權」,防止出現中共不喜歡看到的情況。

港英政府成立區議會

1967年「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為加強收集民意,在各區成立了民政司署,即民政事務處的前身。1981年1月,政府發表《地方行政白皮書》,提出成立18個區議會。由1982年起,全港18個行政區各設一個區議會及一個地區管理委員會。目的是更有效協調在地區層面提供的服務和設施;確保政府對地區的需要和問題作出回應,以及鼓勵市民參與區內事務。

首屆區議會選舉在1982年舉行,全港共有490個議席,約三分之一為官守議席,約三分之一為委任非官守議席,其餘三分之一則為民選非官守議席。下屆區議會只有不足兩成直選議席,比1982年更低。

由80年代起,港英政府分階段取消官守及委任議席。1994年,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只保留27名鄉事委員會當然議席。但1997年主權移交後,董建華政府恢復委任議席,2000年首屆區議會,共有519名區議員,民選占390名,即75%,其餘是委任和當然議員。隨後,政府分階段削減委任議席。

建制派曾支持取消委任制

2012年2月,時任特首曾蔭權推出《區議會委任制度諮詢文件》,建議在2016年或2020年取消所有委任區議員。文件稱「縱使委任區議員在區議會中作出實質的貢獻」,取消委任制更能配合香港的政制發展步伐,包括立法會選舉不斷民主化。

2013年1月,港府宣布修訂法例,從2016年開始取消所有區議會委任議席,同時保留新界鄉議委員會的當然議席。

立法會大會2013年5月22日二讀辯論《2013 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除了民主派議員支持取消委任議席之外,多位建制派議員亦發言支持。例如,民建聯時任立法會議員葉國謙稱「為香港的民主發展,民建聯認同政府取消所有區議會委任議席」;工聯會時任立法會議員麥美娟亦代表工聯會發言支持在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度,「明白取消(委任)是根據政制發展的需要」。

「三藩有話説」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