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709大抓捕十週年之際 回憶我認識的兩位律師

作者:關永傑

(編者注:本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意見。)

2020年11月的一個傍晚,地點是珠三角某市的一家海鮮酒樓。這是一次有兩位律師參加的聚會。在這個高度數字化的時代,我們這群人卻無法在微信群里正常交流,只能選擇線下見面。

聚會的組織者A先生(著名民主活動人士,後被判刑入獄,為免節外生枝,此處不提真名)建議列席的每一位都發言一次,不限內容,暢所欲言。輪到我時,我簡單介紹了自己,也自嘲能力有限,沒有什麼作為。然後我向兩位律師提了一個問題:

「很榮幸今天能認識兩位律師。你們是經過十多年寒窗苦讀,歷盡艱辛考取執業資格的專業人才,原本可以接一些容易賺錢的案子,過上體面安穩的生活。但為什麼會選擇吃力不討好的道路,去當維權律師?在中國這個既無法治也不保障人權的國家,你們的選擇不僅不賺錢,還可能搭進前途,甚至失去自由。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你們選擇了這條路?」

坐在我身邊的那位律師聽完便開口答道:「過獎了,我們真的算不了什麼。這些年我們見過太多當事人,他們比我們優秀得多,有老師、教授、商人、企業主……以他們的能力和資源,其實早已過上體面的生活,如果看不慣這個社會,大可以選擇移民。就像A先生,辦理一個投資移民,對他來說並不是難事。但他們沒有離開,反而選擇了留下來為民生發聲,為正義吶喊。明明知道這是危險的,為什麼還要做?我曾看到過一個回應:『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為什麼要逃?為什麼要眼睜睜看著這片土地被糟蹋?』所以,我一直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愛國者。」

另一位律師接著說:「我們在接受當事人委託的時候,其實心裡很清楚——有些案子幾乎不可能改變審判結果,我們的努力往往只是走個過場。但我們為什麼還是選擇站出來?因為我想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話音未落,我的眼淚已在眼眶中打轉。

時至今日,每每想起他們的話,我都不能自已。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在黑暗中堅持發光;當大眾都隨波逐流時,他們選擇孤獨地逆行。他們知道,前方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他們要面對的不只是體制的壓制、社會的壓力、家人的不理解,還有來自朋友的勸退,來自經濟上的捉襟見肘,以及心理上的孤獨與絕望。他們也會恐懼,也會懷疑,但仍選擇一次次站出來,因為他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夜裡,也需要有人舉著微弱的光,以照亮身邊的人。

在709大抓捕十週年之際,願我們銘記他們的堅持,也願他們能感受到,他們並非孤身前行。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07-10 18:49 | 修改:2025-07-10 18:52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3 次投票 1 条评论,我也說點啥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

排序
分页:
  • 匿名
    1樓

    在黑暗中依然选择坚守正义的人们所承受的重量与信念。愿我们记住这些逆行者的勇气,也愿那微弱却坚定的光,终将照亮更广阔的天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