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105度,迎接「小暑」節氣。此時節,蟬鳴陣陣,荷葉搖曳,瓜果飄香,萬物生長到了最繁盛的階段。然而,天氣也變得極為不穩定──時晴時雨,暑濕夾雜,宛如生活在一口會移動的蒸籠裡。
中醫稱這段時期為「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一語道破此時的悶熱、潮濕、善變。也因為如此,養生保健的重點應緊緊圍繞著兩件事:
護心神,顧脾胃
一、養心為先:安神定志,平穩氣機
「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悶熱天氣最易擾亂心神,讓人心浮氣躁、難以入眠、情緒激動。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暑熱之邪易傷心陰,導致心火旺盛、陰陽失衡。
要清暑養心,調整作息是關鍵:
• 晚睡早起(但勿超過23點),順應自然陽盛之勢;
• 午時(11:00-13:00)小憩30分鐘,可養心臟、恢復精力;
• 避免長時間曝曬或情緒起伏劇烈,保持內心寧靜通暢。
外養方面,可經由艾灸心包經和心經的常用穴位,如:
• 神門
• 大陵
• 勞宮
• 少府
每日灸1次,有助於寧心安神、調暢心氣。
二、護脾健運:祛濕氣、強消化、防中暑
小暑天氣濕重,脾胃首當其衝。濕邪困脾,可導致食慾下降、疲倦、腹脹、頭暈等不適。
中醫講“脾為濕邪之源”,脾氣一弱,運化水濕的功能就受阻,身體容易發沉發困,甚至引發中暑。
建議調理方法:
• 艾灸關元、三陰交、承山、曲池、豐隆等穴,助脾祛濕;
• 可配合灸腎俞穴,補腎溫陽,提升濕氣代謝速度;
• 避免冷飲、重油、寒涼生食,三餐宜清淡、溫熱;
• 少吹空調冷風,衣著透氣但勿貪涼。
三、清補為宜:三寶養生,滋陰解暑
小暑飲食講究「清補而不寒」,蓮的一身皆寶,正是此時的滋養聖品:
1. 蓮藕:清熱養陰
• 生食清熱生津,適合體質偏熱者;
• 熟食健脾養胃,適合脾虛體弱人。
李時珍稱之為「百病可卻」,古今皆讚其為「靈根」。
2. 蓮子:補脾養心
甘平入脾、心、肺三經,清心火、益腎氣,是夏日滋補佳品。 常服蓮子湯,能助安神助眠、提升專注力。
3. 荷葉:清暑利濕
荷葉生於暑濕之際,可「以毒攻毒」。
煮水或與山楂、薏仁搭配飲用,有助降脂、去濕、清熱、輕身健體。
四、小暑生活提示
• 適量運動出汗,早晚散步是最佳選擇;
• 多喝溫水,綠豆湯、薏米水等都是清熱祛濕的良方;
• 忌夜晚洗頭、冷水洗腳;
• 避免久居空調房,適度通風;
• 保持心情舒暢,是暑期最大的「清涼劑」。
小暑雖熱,卻是自然陽氣最旺、生命力最強的時節。 不妨順勢:吃當季之食,作息有度,養心護脾,讓自己身心如荷,雖處熱中,卻清涼自在。
這個小暑,你準備好了嗎? 你有哪些專屬「降暑妙招」?歡迎留言一起交流,把這個夏天,過得舒暢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