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食物多含重金屬 三方法減少中毒

文/王佳宜

重金屬是環境中自然存在的元素。然而,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麵包、大米、蛋白粉、蔬菜等食物中所含重金屬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存在關聯。

重金屬是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5.322克的金屬,例如鈷、鉻、汞等。砷雖然並非金屬元素,但是性質與重金屬類似,也經常被歸類在重金屬當中。當吸收速度快於排出時,這些化合物就會在體內逐漸纍積,引發健康問題。

重金屬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導致心血管疾病。有研究指出,重金屬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機制包括促進活性氧的產生,進一步加劇氧化壓力並誘發炎症,導致內皮功能障礙、脂質代謝紊亂、離子穩態失衡,以及表觀遺傳變化(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情況下影響基因功能的變化)。

台灣長庚大學放射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中英(Chung-Yin Lin)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日常生活中接觸重金屬的途徑非常多。

環境中的重金屬

色彩鮮豔的商品,如裝飾物、玩具等,其色彩往往來自於金屬顏料,尤其是鎘與鉛。鎘與鉛會干擾內分泌功能,因此也被歸類為環境荷爾蒙。

兒童常接觸的遊樂場彩色油漆設施,例如滑梯、鞦韆等,其中紅色、黃色油漆常含有鉛、鎘等重金屬。這些設施經過日曬雨淋後,漆面可能出現裂痕或剝落,孩子在玩耍時手部接觸後,若未清潔就進食,可能將這些重金屬無意識地吃進體內。

常見含有重金屬的日用品包括上釉陶瓷餐具、彩色吸管等。紅色、黃色陶瓷餐具可能含有較高濃度的鎘,如果餐具出現裂痕,重金屬可能釋出並污染食物,尤其接觸酸性、高鹽食材,會加速腐蝕,增加重金屬釋出的風險。如果在超過50°C的高溫下使用,彩色吸管可能釋出顏料、塑化劑。

日用品中重金屬含量高的還有乾電池。若隨意丟棄,被擠壓、高溫或受潮後,電池殼可能腐蝕破裂,釋出電解液與重金屬,污染土壤與水源,最終進入農作物,經由食物鏈回到人體。因此,應通過正規渠道妥善處理。

食物中的重金屬

台灣毒物和腎臟專家、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Tzung-Hai Yen)教授對大紀元表示,鉛、鎘、汞等重金屬普遍存在於環境中,相較其它重金屬,鎘更容易被農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因此飲食暴露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

海產品也是重金屬攝入的常見來源。林中英指,由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的食物鏈結構,當浮游生物接觸到污染源後,重金屬會層層累積,最終集中在大型魚類體內。因此,食用這些魚類時,人體也會攝入較高含量的重金屬,如鉛、鎘、砷等。此外,蝦、蟹等甲殼類也可能在體內累積有毒的無機砷。

1. 麵包

2025年1月發表在《自然》旗下《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共納入180名參與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組和對照組各90人。結果顯示,食用重金屬超標的麵包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有關,每多吃一份麵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加約12%。

為何麵包會有重金屬超標?林中英表示,小麥本身可能因土壤、施肥方式或灌溉水源累積重金屬,在生產與烘焙過程中,食鹽、酵母、蘇打等原料也可能帶入污染。

2. 大米

今年5月,根據Healthy Babies, Bright Futures(HBBF)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在從全美各地購買的145個不同品牌的大米樣本中(包括國產和進口),發現了重金屬無機砷、鎘、鉛及汞,其中無機砷的含量最高。

這項報告涵蓋了美國20個大城市的10種穀物及105個不同大米品牌。報告顯示,在所有大米的樣本中都檢測到了無機砷,其中四分之一的樣本中砷含量超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的嬰兒米糊中無機砷的限量;除了一個樣本外,其餘所有樣本中都檢測到了鎘;在美國東南部種植或標有美國種植的糙米,平均重金屬含量最高。

2024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食用被重金屬污染的大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18%,其中砷使心血管疾病增加49%。

3. 辣椒

一項對新鮮、乾燥及加工過的辣椒中21種必需及有毒元素的含量分析發現,所有樣品中均檢出有毒元素鉛、鎘及砷,在少數樣品中檢出汞。

4. 蛋白粉

蛋白粉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膳食補充品之一,2023年的營收超過96億美元。然而,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許多市售蛋白粉含有鉛、鎘等重金屬。報告測試了70個暢銷品牌的160種產品,發現其中77%的植物蛋白粉、79%的有機蛋白粉、65%的朱古力味蛋白粉,含鉛量都超過了加州65號提案中規定的安全範圍。

研究發現,有機蛋白粉的污染水平比非有機蛋白粉更高,平均含鉛量是非有機蛋白粉的三倍,含鎘量是非有機蛋白粉的兩倍。

植物蛋白粉汙染最為嚴重,其鎘含量是乳清蛋白粉的五倍,含鉛量是乳清蛋白粉的三倍。其中朱古力蛋白粉的重金屬含量最高,濃度明顯超過香草和其它口味。

如何減少重金屬中毒

重金屬一旦進入體內就很難排出。顏宗海介紹,一些重金屬的生物半衰期可達1030年,人體的解毒、抗氧化能力不一定能應付這些長期而微量的污染威脅。因此,首要是避免吃重金屬含量高的食物。

1. 避免攝入重金屬含量高的食物

由於大米等農產品含有砷,顏宗海建議,煮飯時,米至少洗三次,再下鍋煮,這樣可以降低砷含量,砷是水溶性的。

美國毒理學會認證毒理專家、台灣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Ming-Wei Chao)表示,重金屬容易纍積在內臟中,因此盡量不要吃動物內臟,如豬肝、雞胗、雞肝等;在海鮮方面,不吃大魚,可選擇1030公分左右的新鮮小魚,小魚壽命較短,體內的重金屬含量較低。

顏宗海則建議,對於體重在5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每星期最多吃80克深海大魚,即半個手掌大小或3、4片生魚片的份量;孕婦和六歲以下兒童,建議完全避免食用深海大魚。

2. 戒菸

研究發現,長期抽菸的人血液中鎘的濃度偏高。因此建議不要吸菸,包括被動吸二手菸。

3. 食療與草藥輔助排毒

為了避免重金屬中毒,除了不攝入受到污染的食物外,服用某些草藥,例如黑種草,也可預防重金屬中毒。

林中英則建議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豆類產品,它們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重金屬。

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楊景端博士與大紀元讀者分享一道有解毒功能的食療方:

【綠豆茵陳茶】

材料:黑木耳10克、綠豆20克、茵陳5克、陳皮3克

做法:黑木耳、綠豆洗淨,各浸泡2個小時。茵陳、陳皮洗淨,與黑木耳、綠豆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30分鐘即可。

黑木耳含植物膠質,可吸附重金屬。茵陳是一種菊科植物,具有利尿、發汗作用。綠豆亦有解毒作用。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11 17:55 | 修改:2025-08-11 17:5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