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7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在美國任職的傑出科學家: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爾‧德沃雷特(Michel Devoret)和約翰‧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瑞典王家科學院週二(10月7日)宣布,他們因「量子科技實證突破」而獲獎,這項成就為下一代數字技術發展鋪平道路。
這項榮譽旨在表彰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行的一系列開創性實驗。這些實驗證明,原本被認為只在極微小尺度(原子和亞原子粒子)存在的量子力學行為,也可以在宏觀尺度的日常電子電路中展現。這項發現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經典物理學與量子物理學之間界限的認知,並奠定了現代量子技術基石。
宏觀量子現象:將奇特帶入現實
長期以來,量子力學行為,如量子穿隧(Quantum Tunnelling)和能量量子化,難以在肉眼可見層面上觀察。然而,這三位科學家利用由超導體組成的電子電路進行實驗,成功在一個芯片(晶片)大小甚至「可以握在手中」的系統裡,展示了這些量子現象。
他們的關鍵在於使用約瑟夫森接面(Josephson Junction),這是一種由兩塊超導體夾著一層極薄絕緣體構成的裝置。通過精密測量,他們證明當電流流過電路時,數十億個帶電粒子(庫柏對,Cooper Pairs)會像一個單一的量子實體一樣集體行動,並能通過穿隧的方式逃離原本的狀態,就像一個物體穿牆而過一樣。
正是這種將量子效應從微觀帶到宏觀的能力,使人們得以開發出能實際運用的量子元件,從而「開創了量子力學新紀元」。
影響:從手機到量子電腦
獲獎者之一的克拉克教授在電話採訪中表示,當聽到獲獎的消息,他「完全驚呆了」:「當然,我從未想過這項研究會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
他同時強調了這項研究的廣泛應用:「我現在正用我的手機講話,我想你們也是,而手機之所以能運作,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所有這些(研究)工作。」
瑞典王家科學院在聲明中指出,這項物理學突破為開發下一代量子技術提供了機會,包括:
量子密碼學:提供無可破解的安全通訊。
量子電腦:解決某些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現有超級電腦快上數百萬倍。
量子感測器:用於極高精度的測量。
事實上,量子技術已普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電腦微芯片中的電晶體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
獲獎者背景與產業連結
三位獲獎者都與美國頂尖學術機構有著深厚聯繫:英國出生的克拉克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法國出生的德沃雷特是耶魯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馬蒂尼斯則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他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德沃雷特和馬蒂尼斯與科技巨頭Google均有緊密合作。馬蒂尼斯曾領導Google的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在2019年帶領團隊宣布實現了「量子霸權」,即利用量子電腦處理特定任務的能力超越世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德沃雷特目前則是Google量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瑞典王家科學院頒發,獎金總額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由獲獎者均分。
物理學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第一個提到的獎項類別,反映了其在現代科學中的核心地位。這個獎項歷史上曾表彰過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和量子理論先驅尼爾斯‧波爾等偉大科學家。
按照慣例,物理學獎是本週頒發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此前一天兩位美國科學家和一位日本科學家因在免疫系統理解方面的突破而獲得醫學獎。化學獎將於週三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