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29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effrey A. Tucker撰文/信宇編譯)在過去的一週裡,一個第三方提供商在代碼中出現了一個微小的錯誤,這個提供商旨在確保軟件的安全,但卻在沒有進行適當模擬(staging)的情況下就發布了。在此後幾個小時到幾天的時間裡,文明世界的大部分地區都似乎按下了暫停鍵:航班停飛,送貨停止,銀行軟件崩潰,安全系統凍結,甚至許多電子門也停止工作。影響遍布世界各地。
事實上,這是一場預言已久、恐懼已久的噩夢。
相比之下,個人計算機系統大多未受影響,尤其是那些運行蘋果iOS和開源Linux操作系統的個人計算機。問題出在聯網電腦及其運行的第三方供應商、總部位於加州的網絡安全企業「群集打擊」(CrowdStrike)公司開發的軟件上。該公司將該軟件作為防範網絡攻擊的軟件出售。最終軟件成了攻擊的目標。
就在幾週前,筆者曾在本專欄發表題為「數字化系統究竟有多脆弱?」(How Vulnerable Are Our Digital Systems?,6/24/2024)的文章,該文指出: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在30年前創造的技術革命逐漸演變成一種越來越集中的方式,完全依賴於一個薄弱而老式的電網網絡,沒有太多的內容備份或技術支持。軟件也是如此,每種工業用途的軟件都是集中式的。如果任何系統出現單點故障,那麼整個系統就會癱瘓。」
更有甚者:
「整個現代生活都依賴於這樣一個薄弱的基礎,它隨時都可能破裂,完全改變我們眼前的現實,摧毀整個領域,使所有功能失效,這真是一個可怕至極的現象。……任何行業的任何系統都可能被黑客入侵和破壞:汽車銷售、房地產管理、快遞系統、銀行和金融以及支付處理等。這些系統今天還在,明天可能就會消失。所有這些系統都聲稱具有備份,然而我們無法保證這一點。只有經過真正的測試,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備份只是一個管理口號。它可能是真實的,但也可能只是理想目標而已。實事求是地講,在過去幾十年裡,人們對建造的任何東西都很少進行過認真的壓力測試。我們只是一味地向前推進,把數字堆在數字上,並相信一切都會永遠正常運轉。事實上,我們無法保證這一點。」
不幸的是,幾週後發生的軟件事件就是預想中的噩夢。
這一切都源於幾十年前人們對創建龐大網絡的痴迷,因為微軟(Microsoft)公司推出的Windows機器根本無法開發出足夠的軟件來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創建網絡成為必要。網絡的信任度很高,我自己作為用戶當然也曾經深信不疑,網絡在公司、行業和世界各地不斷發展壯大。一種流行的新軟件會被業界廣泛採用,並由供應商負責維護。
其中大部分軟件與終端用戶有關,然而真正賺錢的是管理行政結構的軟件:安全系統、雲服務和其它效率等。如果這些軟件壞了,用戶根本無法修復。因為這些軟件總是需要集中修復,僅限於擁有密碼和祕密訪問方式的極客(geek,譯註:指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的人)才能操作。這都是出於安全考慮,而且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可能被信任去修復自己的機器,更不用說更新了。
我本人在工作中對此就深有體會。大概是20年前,我負責升級公司所有的辦公系統。我找了一家供應商,他們立即開始建立所謂的內聯網(intranet),即帶有本地服務器的內部網絡(最終轉移到雲端)。在我目睹這一切的過程中,我好幾次深切了解到,人們的機器需要更新,然而用戶卻無法更新。
供應商立即澄清說,這樣的更新業務是要收費的。
我立即終止了整個計劃。相反,我堅持使用獨立運行的機器。因為這不是一家銀行或金融公司,而只是一項教育服務,所以不需要其它任何高大上的東西。我立刻意識到,任何其它系統都會因硬件老化、軟件更新、安全威脅等而不斷出現故障。我也立刻意識到,這個計劃是一個向外部公司提供收入的巨大騙局。
當然,有時這樣做是必要的,然而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個問題。問題在於,一個小小的故障就會拖垮整個系統。現在,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系統只在公司或機構內部構建和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成了全行業的系統,然後在供應鏈的上下游延伸。這種做法最終形成了巨大的控制層級,只有數字寡頭才能掌握所有控制權。
這種做法短時間內是行得通的,然而不是恆定不變的。一旦失靈,結果將是災難性的。在我看來,剛開始使用數字網絡時——現在也是如此——我們不希望龐大的數字網絡出現微小的故障,導致數百萬乃至數十億人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電腦死機出現藍屏。我們從未懷疑過這種情況會發生。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而已。
順便說一下,蘋果公司(Apple)採取了不同的方向,集中管理所有核心軟件,通常不允許應用程序具有管理訪問權限。蘋果公司的軟件通常落後於時代,一向自詡為時代先鋒的技術人員曾把這個現象當成笑柄。然而現在沒人再取笑了。這些蘋果系統從未受到過威脅。
此外,上週發生的軟件事情令人沮喪的地方還在於,一切都不會改變。當然,第三方供應商會進行各種內部調查,並發誓要改變。可以預見,會有大量的報告發布,每個人都會假裝建立備份和運行桌面操作來防止上一次的錯誤。然而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下一個問題的發生,因為問題將與以往不同。
可以想像,眾多依賴龐大技術層級的大型公司將使這個現象繼續存在。他們將繼續使用根本不安全的Windows系統,信任那些擁有華麗廣告和龐大市值的供應商。如此一來,故障會越來越多,時間會越來越長,破壞性會越來越大。
沒有什麼能改變這一切。
在此,我要說一些許多人都不想聽的話。世界從模擬技術轉換到數字技術的速度太快了,既沒有採取預防失敗的措施,也沒有考慮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場重建世界的狂熱,用口香糖、膠帶、紙巾取代了鋼筋和水泥,並對從未有人見過的基於雲計算的未來世界抱有滿腔希望。
而只有通過廉價信貸、法定貨幣、政府補貼和飛速發展的金融市場,這一切才有可能實現,沒有這些,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現在我們發現,整個生命都依賴於沒有人控制的系統,而這些系統從未經過真正的測試,也無法修復。在長度不確定的未來時間裡,全球崩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試想一下:就連我們的電燈和供氣系統都是通過應用程序聯網運行的,更不用說整個基於法定貨幣和債務驅動的貨幣和金融系統本身了。
然而,我們已經體驗,所有的資本和精力都被指定用於建立更多這樣的網絡系統,而這一次更是由人工智能運行的。同樣,這些系統並不是因為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而變得強大,而是因為其核心故障點而變得脆弱。正如基督教寓言所說,這些房子不是建在石頭上,而是建在沙子上。
對於這種當初不假思索就做出的改變,全世界都將為之後悔。顯而易見,這種情況現在已經發生了。我很清楚我的門諾派(Mennonite)朋友們會怎麼看待這一切,他們一向以遠離現代科技而自豪。現在看來,他們越來越可能是對的。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2020)。他也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2019)一書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廣泛發聲。
原文: A Technological Wake-Up Call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