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 美研發新型醫用界面電極材料

【2024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編譯報導)專業學術期刊《Device》最近刊登一篇論文,介紹美國新研發的醫用界面電極材料,有望替代造價高、耐用性低的傳統材料。

傳統的醫療檢測儀器的偵測電極,使用石墨烯、銀納米線和有機聚合物等高電導率材料。不過,這些材料存在造價高、耐用性低、易碎,且製作工藝複雜等缺點。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生物醫學工程院使用普通家居用品,研製出一種高導電性的「橡皮泥」柔性電路(Squishy Circuits,SC),將其用於健康檢測儀器的電極上。

作為一種新型生物界面電極材料,SC不僅擁有低成本、低阻抗和高電導率的特性,還可自行修復,其耐用性和功能性都大大高於傳統材料。

這種SC電極,主要是由一定比例的麵粉、水、鹽、塔塔粉(一種烘焙用膨脹粉末)、植物油和少量的食用色素,按照一定步驟和混合順序製作而成。為了驗證SC的電導率和電阻,研究人員使用典型的生物電子系統,對人體皮膚和豬皮進行了一連串測試。結果顯示,這種SC電極在頻率10kHz時,阻抗遠比市場上最先進的紅點凝膠電極低(阻抗越低越好)。

此外,他們還發現,當SC在頻率1kHz時的阻抗比純銅片低4倍,比含有氯化銀(AgCl)的紅點凝膠低10倍。

為了驗證SC電極即時適用性,研究人員將它放置在醫用級膠帶的頂部(含有電氣互連的銅引線)以測量人體各個部位的數據。結果顯示,這種SC電極可有效且穩定地捕捉到大腦活動產生的訊號(腦電圖,EEG)、心臟活動產生的訊號(心電圖,ECG)、眼球運動的訊號(眼電圖,EOG),及肌肉活動產生的訊號(肌電圖,EMG)。

他們還發現,SC電極的信噪比也比凝膠電極要高(信噪比越高代表越清晰),能夠讓儀器更準確識別訊號。

這種SC電極即便長時間(24小時)貼在人身上,依然能對身體的數據進行良好的檢測監控,因為過程中它會吸收人體的汗液,使其不會因乾燥損壞。即便它變得乾燥也只需要浸泡在水中就可以恢復。另外,SC電極即便被切成多段,黏合後還能正常運作,且在60°C的環境下性能也依然十分穩定。

從成本上看,這種材料僅約0.01美元,比商業凝膠電極(成本0.25~1美元)更具經濟優勢。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該論文的資深作者德米特里‧基里耶夫(Dmitry Kireev)告訴該校的新聞室,這種電極材料在測量品質方面,遠比其它電極材料好,因為它阻抗很低。電極和人體的組織之間阻抗越低,兩者之間的電導率就越好,測量生物電位的能力就越好。需要的話,這種電極可以在家裡或高中實驗室裡製作出來,十分有利於推廣到更多地方。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