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訊】今日焦點:俄羅斯規模8.8強震,歐亞最高火山噴發,多地發布海嘯預警;大陸生存困難,名校博士失業,殯儀崗位捲到爆;東莞工廠接連倒閉!珠三角製造業進入「至暗時刻」。
俄規模8.8強震 歐亞最高火山噴發 多地海嘯預警
首先來關注,7月30日,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發生規模8.8大地震,這次地震是自1952年以來的最強地震,震源深度大約為19公里,震後24小時內發生超過200次餘震,整個遠東地區都感受到了強烈震動。
緊接著,歐亞大陸最高的活火山,克柳切夫 火山開始噴發。衛星影像顯示,火山灰沖上6,000米的高空,並向東擴散。
俄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約2,700人被緊急撤離。當地傳出一所幼兒園倒塌的消息,所幸無人傷亡。大量水流衝入城鎮,沖毀了部分工業設施。
這次地震還引發了太平洋沿岸地區大範圍的海嘯預警,警戒地區包括美國西海岸、日本、菲律賓、印尼、智利、祕魯、厄瓜多、墨西哥、巴拿馬與台灣等。
日本氣象廳命令21個都道府縣,將近190萬人撤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員工被短暫疏散。當地傳出部分建築受損,暫無重大人員傷亡。
在日本,多地觀測到海嘯波,最大波高出現在岩手縣久慈港,最高海浪為1.3米。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觀測數據,夏威夷多地已記錄到顯著的波浪,其中歐胡島北岸的哈雷伊瓦波高超過1.2米,茂宜島卡胡盧伊則觀測到超過1.5米的海嘯波。
夏威夷州長喬希‧格林(Josh Green)表示,截至週二晚間,夏威夷多地已出現多次海嘯波,並未觀測到具有破壞性的波浪,也沒有災情或停電等報告。
美國西岸也受到影響,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率先遭遇海嘯波,北加州部分地區進入最高警戒。
美國加州蒙特雷縣警長辦公室發布警告,建議莫斯蘭登(Moss Landing)船上的居民尋找其它臨時住宿。
美國海岸警衛隊指出,儘管預期不會有大規模淹水,但強勁海流可能對船隻與港口基礎設施構成損害。
美國總統川普在「真相社交」發帖,呼籲民眾訪問政府網站獲取最新信息,並叮囑民眾「保持堅強,注意安全!」
這次災害對交通和旅遊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俄羅斯堪察加和庫頁島的航班被大量取消,日本北海道的鐵路與渡輪也暫時停運。夏威夷茂宜島有200多名旅客在機場滯留,夜宿航站樓。
至截稿前,俄羅斯和日本部分地區已經降低海嘯警報級別,夏威夷則解除了警報。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在X平台上發帖,「已解除沿海洪水區的疏散令。返回時請務必小心,並注意損失。我們將繼續監測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加州的情況。」
大陸生存困難 名校博士失業 殯儀崗捲到爆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就業環境也變得越發艱難。就連那些頂著名牌大學光環的博士生,也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那些需要招人的公司,招聘條件更是苛刻到可怕。
近日,有個話題在網上特別火,山西長治市長子縣一家殯儀館招聘一名太平間門衛,就是這樣一個在很多人眼裡「不怎麼樣的工作」,招聘要求卻高到可怕。
它規定,年齡要在30周歲以下,通過筆試和面試。筆試為閉卷,考試內容是專業基礎知識。
工作內容是,全天候24小時堅守崗位,每天要堅守在殯儀館、公墓的出入口,負責詢問和登記進入人員身分,引導車輛規範停放,引導辦理業務人員遵守相關規定,以及制止不文明或違反規定的行為。
薪資待遇是,每月3,300元,績效每月200元,按照年度發放。
這樣的招聘條件引爆網路,不少網友大呼:「捲得離譜!一個保安,要30歲以下,筆試,還要24小時在崗!現在的就業環境真的是太恐怖了!」
也有網友感慨,這就是中國就業市場「內捲」的真實寫照。
普通人求職如此之難,那麼名校博士的日子好過嗎?答案是當然不好過。
最近,網名「自然卷卷」的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她稱自己30歲,是浙江大學文科博士應屆畢業生。她在視頻中苦惱地說,「完全找不到工作,我真的很想問,到底是誰在說,985名校畢業的學生就一定很好找工作?」「當我花了四年半的時間終於完成我的博士學業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魔幻的找工作的過程」「以前本科、碩士時,還能進入阿里、網易這樣的大廠,但現在卻根本進不去了」「因為學歷太高,小公司不敢要,大公司認為沒有性價比,以致於每次面試後,都沒有下文」!
她感慨:現在的工作怎麼會這麼難找?
「自然卷卷」的那句「現在的工作怎麼這麼難找?」不是個案,而是不少人的心聲。
財經博主「忐忑的可樂餅」評論,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文科生很難找到工作。經濟好的時候,文藝類產業火,電影票房也高。但在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跟文科相關的東西普遍都不叫好。電影票房也很差,反映出的是當前的經濟形勢。
由於工作難找,很多在校大學生也陷入焦慮之中。很多學生一邊上課,一邊做起了自媒體,進行直播帶貨。學校也很鼓勵這種「行為」,不但支持,甚至大力推廣,以此來掩蓋「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有畢業生爆料,她畢業時沒找到工作,於是輔導員就讓她開了個抖音號,然後學校就在「就業數據」裡填上「靈活就業」。這就樣,一個剛開的,沒一點收入的帳號,就成了她「成功就業」的依據。
更令人堪憂的是,為了生存和流量,部分年輕人被迫走向「擦邊球」的道路。近日,「一位穿著暴露的女生在直播間賣洗衣液」的視頻在網路熱傳。有網友批評,這是利用曖昧模糊的方式「吸引人的眼球」,引發公眾對低俗營銷、挑戰道德底線的討論。
但也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做法完美地契合了這個時代,想賺錢就要無所不用其極。
其實,就業問題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問題。這幾年,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很多中年人被裁員,他們肩負著養家餬口的重擔,甚至背負著房貸車貸。這些人失業後,生活難以為繼。
更讓人擔心的是,今年有1,222萬名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比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24年還要多出43萬。
要知道,2024年的畢業生,至今還有許多沒有找到工作,而今年的這些畢業生,他們的就業,恐怕會更加困難。
東莞工廠接連倒閉!珠三角製造業進入「至暗時刻」
今年7月,廣東東莞多家製造企業再次傳出停工、放假、解散的消息。
這一波的停工停產,與過去不同。以前,還有很多人在堅持,在觀望。他們認為,「熬一熬,訂單也許還會回來」;但這一次,不少人說,恐怕是真的「熬不下去了」。
深圳一位製造業負責人直言,中國的「改革紅利」已被消耗殆盡,製造業正面臨結構性終局。
7月14日,東莞塘廈鎮的老牌港資企業怡豐運動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內部通知,宣布旗下工廠全面停產,全員進入待崗狀態。雖然企業承諾第一個月的工資照發,之後每月會給1,664元的生活費,但很多員工對復工並不抱有希望。不少員工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打包回老家。
有員工無奈地說,他們被辭退了,目前有極少部門的員工留任,是為了處理善後事宜。「廠裡機器早就搬走了,空調也拆了,我們直接散場」。
怡豐運動科技並不是小廠,它隸屬於香港的怡豐集團(HKSM),是國際知名的運動頭盔與鞋底生產商。是國際大牌的長期合作夥伴,在大陸設有5個基地。以前訂單穩定,如今的訂單卻突然歸零,讓許多人措手不及。
類似的事件並非個案,自7月以來,東莞接連有多家外資企業,與民營企業關閉。
比如,7月1日,加拿大獨資公司天弘科技宣布解散;7月18日,位於佛山南海的日卓麗家居因「訂單銳減」宣布停產;7月22日,年營收曾高達15億,擁有近6,000名員工的半導體龍頭,五株電子科技申請破產清算;同一天,老牌電子工廠,新龍科技傳出關門的消息……
在東莞經營超過20年的製造業主陳先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稱,近三年,東莞平均每年倒閉約3,000家工廠,關門速度遠超新登記數。他說,「20年前計算機控制加工按小時計價,現在機台閒著沒人下單。『世界工廠』的輝煌已經成為歷史。」
其實,不僅是東莞,珠三角地區的其它城市也不好過。比如廣州,今年前5個月就註銷了7.2萬家企業,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482家企業倒閉。
在中山做照明行業的曾女士激動地說,「我們好不容易熬過三年疫情,以為會迎來復甦,現實卻更加殘酷。」
很多人在問,為什麼製造業會越來越難?
有業內人士稱,一方面是全球市場需求減弱,外貿訂單減少;另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原材料漲價,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內需疲軟、營商政策多變,不少企業就算想做,也找不到方向。
財務主管陳女士坦言:「現在連江蘇、浙江的工廠也難做。不是不想做,是做不下去。大家沒錢,產品賣不動,海外客戶也不再積極下單。」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停工,而不是直接裁員,並不是對復工懷有希望,而是用「停工待崗」的方式來規避高額補償金。
一位網民評論:「發最低生活費、交最低保費,不裁員但也不給活幹,這是『軟解散』。」
隨著工廠接連關門,珠三角再現「找工潮」。有年輕人在抖音留言說:「7月天晒得人冒煙,廠倒了,我還得趕快找活幹。」
浙江一位產業經濟學者分析稱,中國的製造業困境,既是受全球市場變化影響,也反映出國內宏觀政策、營商環境與內需疲軟的問題。自2020年以來,產業鏈加速外遷、外資流出、AI技術的衝擊加劇,加速製造業洗牌。對地方政府而言,如何穩就業、調結構已成為比「造芯片」更艱鉅的任務。
——《佳音時刻》製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