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AI之爭 美國靠創新領跑

【2025年08月03日訊】(記者程木蘭、易如採訪報導)美中兩國近日都端出人工智能(AI)發展大計:中共計劃以舉國體制推動AI「深度融合」於社會治理和產業升級,美國則強調創新自由與全球領導。受訪專家指,儘管中國AI應用有進展,但在算法、算力、制度彈性等條件上,仍難與美國分庭抗禮。

中共以「舉國體制」加速AI普及 政策驅動產業布局

中共國務院於7月31日召開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強調要推動AI於經濟社會各領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據報導,會議指出AI技術正加速演進,中(共)國須充分發揮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打造「創新-應用」循環,並由政府部門與國有企業率先示範。

針對此一政策導向,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指出:「這種做法典型地體現了中共一貫的『計劃經濟』思維,採取『舉國體制』推動發展,並試圖將智能化轉型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政府和國有企業手中。」

他補充說,中共一直試圖對美國進行「彎道超車」「換道超車」,而智能化轉型正是其認為必須搶先掌握的時代浪潮。

國際事務專家孫國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說,中共當前推動AI的背景因素包括人口紅利減退和製造業升級壓力、「數字中國」和新基礎建設戰略延續,以及社會治理智能化需求,尤其是公安、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場域。

「最後,面對美國加速AI軍事跟產業整合的趨勢,中共也將AI視為是未來全球科技霸權的爭奪關鍵。」現任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的孫國祥說道。

孫認為,中共打算藉由政府部門與國企的應用場景,形成所謂「政策場景拉動」機制,推動以政府主導的技術與標準,並在全球AI治理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加碼AI布局 川普強調「不容外國演算法主導未來」

儘管中方全力發展AI,美國方面也不遑多讓。川普總統7月23日在華府公開發表「贏得人工智能競賽」演說,宣布《人工智能行動計劃》,並簽署三項行政命令,目標是「我們的子孫不會生活在一個被對手的算法控制的星球上」。

該計劃主張加快聯邦AI基礎設施建設,鼓勵AI技術出口盟友,並防止「極左意識形態」主導AI模型。

美國副總統萬斯也於7月25日一場座談會中強調,AI是帶動生產力與就業的核心引擎,應鼓勵創新而非過度管制。他並指出,美國須加快腳步對抗中(共)國在AI領域的追趕,並藉由「美國科技堆疊」(American technology stack)建立新秩序,以科技主導地緣政治未來。

根據斯坦福大學《2025 AI指數報告》(Stanford AI Index 2025),美國2024年共研發40款具影響力AI模型,中國為15款。但在評估代碼生成性能測試如HumanEval上,美中差距自31.6%縮至3.7%。Insikt Group進一步指出,中國生成式模型效能僅落後美國3至6個月,但結構性劣勢依舊明顯。

在算力方面,美國控制全球75% AI超級運算能力,中國僅占15%,即便中共計劃在2025年前將國內總算力提升50%,在高端芯片受限情況下,仍面臨技術瓶頸。

資金面也顯示兩國差距:斯坦福報告指出,2024年美國私部門AI投資高達1,091億美元,是中國的12倍;生成式AI投資更超過中歐英聯合的254 億美元。

專家:中美競爭仍有「系統性差距」

針對中美競爭的未來格局,王赫認為,「整體來看,中共在智能化轉型時代的核心要素:算法、算力和數據,與美國仍有數年的差距。」他提到,特別是先進芯片供應鏈掌握在美國手裡,禁運政策對中國AI發展造成「致命性打擊」。

此外,「包括企業的創新活力及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等,中共與美國之間整體實力存在系統性落差」,王赫補充。

孫國祥也有類似看法:儘管中國擁有最大規模用戶數據資源,政府支持大規模智能城市和社會治理應用場景,能快速整合資源;但在算力和高端芯片方面受制於美國出口限制,頂尖AI人才亦高度依賴海外學術訓練,核心演算法與大模型原創力仍落後,「中國AI更多是應用層快速推進,但基礎研究仍以模仿為主。」

王赫舉例,中國近期爆紅的AI產品「DeepSeek」迅速失去市場熱度,顯示中國AI產業存在「虛假繁榮」問題,缺乏持續創新能力。

他表示:中國AI發展仰賴美國學術與技術開放,而這個階段已經結束。中共若無重大改革,將無法打破目前困境。「其智能化轉型如同過往電子政務、數據化轉型,形式重於實質,終將在嚴酷競爭中被淘汰。」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03 18:00 | 修改:2025-08-03 18: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