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西部藝術家的牛仔油畫 重現舊日時光

【2025年08月26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chael Wing報導/趙孜濟編譯)牛仔藝術家鮑勃‧科羅納托(Bob Coronato)那間質樸的油畫工作室,可能看起來比真正的西部還要「西部」。

它那如酒館般的正面,裝飾著被陽光晒白的牛骨和馬車輪子。在這座名副其實、宛如古董博物館的工作室裡——位於懷俄明州小鎮休利特(Hulett)——這位藝術家正在畫布上逼真地綜合展現西部的精神。

就像這間工作室本身一樣,科羅納托的設計本質上就是真正的西部風格。

「當你作畫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你已經身臨其境了」,科羅納托告訴《大紀元時報》,「你得創造出那根小木樁籬笆。你得創造出那棟小小的虛構的門面建築。而當你完成這幅畫的時候,你幾乎就住在這幅畫裡了。」

《那位技藝精湛的老鞍具匠,……徹夜工作!》(The good o’l saddle maker, … worked all night!)(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這位55歲的藝術家在新澤西州長大,曾就讀於加州的奧蒂斯/帕森斯美術學院(Otis/Parsons Institute of Fine Art),與牛仔文化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但在二十多歲時,他有意搬到牛仔之鄉,親身下農場當牧場工人,因為西部藝術是他一生的熱情所在,而他希望自己的畫作是「真實的」。他留在懷俄明州,並在那裡生活了三十年。

「這就是我的家。」他說。

「當我來到懷俄明州時,我意識到,尤其在懷俄明州這一地區,這個時代並沒有消失。它完全還是一樣的。」他表示,他指的是牛仔文化,「牛仔們到處在鎮子上跑,而你身處偏遠荒野之中。」他補充道,大家就像鄰居一樣。這感覺就像是穿越回過去。

「那時我靈光一閃」,他說,「於是我立刻開始——幾乎是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開始記錄我工作的那些牧場。」

鮑勃‧科羅納托繪製的布面油畫《騎著駿馬馳騁懷俄明大地的感覺無與倫比,……那兒仍被視為邊疆!》(There’s noth’n like the feel’n of ride’n a fine horse through Wyoming country, … thats still considered frontier!)的細節。(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騎著駿馬馳騁懷俄明大地的感覺無與倫比,……那兒仍被視為邊疆!》細節。(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騎著駿馬馳騁懷俄明大地的感覺無與倫比,……那兒仍被視為邊疆!》細節。(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科羅納托說,他被懷俄明州一個偏遠牧場和一位牛仔工頭「收養」,不過他沒有領取牧場工人的薪水——「這樣,如果我幹錯什麼事,他們也不能解僱我。」他笑著補充道。

他僅靠自己的畫作維生。隨著更多牧場主聽說這位二十多歲年輕畫家的才華,他不斷收到參加牛打烙印活動的邀請,並逐漸被視為當代的美國西部畫家查理‧羅素(Charlie Russell)。對科羅納托作品的需求與日俱增,他們希望他用畫筆記錄他們的生活方式。

「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懂藝術,他們懂西部藝術,他們就是在這種環境裡長大的。」他說,「要獲得那種感覺並畫出來,沒有什麼比騎在馬鞍上親自體驗更重要的了。」

隨著歲月流逝,這位來自新澤西的新晉牛仔畫家每年夏天凌晨三點起床,把牛群驅趕到山地牧場放牧,他逐漸學會了牛仔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語言,當然還有騎馬趕牛的技巧。手握相機,科羅納托積累了足以繪畫一生的題材與真實體驗。

如今,他已是他們中的一員。

科羅納托的靈感,來自他認識的一位經驗豐富、性格堅毅的老牛仔:即使大雨傾盆,他仍坐在馬鞍上堅持工作。

「我們給牛打烙印」,科羅納托說,「但你沒辦法給被雨水澆得濕透小牛打烙印。」畫中那位身穿黃色雨衣的牛仔雖患有氣胸,卻是個硬漢,仍率領著牛群前進。畫家補充道,他後來通過(外科手術胸膜固定術)將肺部與肋骨(內側的胸膜)縫合上,只為能繼續狩獵熊隻——「這足以說明他的性格」。

《等這鬼天氣一結束,……你就能用糖水給帽子定型讓它重新硬起來,……見鬼,……要是哪天真餓急了,……你還能把這玩意兒吃了!》(When this weather quits, … You can stiff’n your hat back up with sugar water, … n’ hell, … If yer ever hard up for food, … You can eat the som-bitch!)(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他說,畫這幅作品最大的挑戰就是雨。雨該怎麼畫?

「每一筆的角度都是一樣的,所以即使在人物的臉上,筆觸也是傾斜的」,科羅納托說,「於是它看起來就像在下雨,但你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畫出雨。」

他說自己與牛仔有著深厚的聯繫,並且從小就開始畫他們,因為童年時就有被裝扮成牛仔演員用槍指著「攔住」的經歷。不過真正遇到真實牛仔,在某些方面還是讓他意外。真正的牛仔比人們想像的更「內省」,也更貼近自然,科羅納托說。他的一幅畫《六月九日在黑山》正講述了這一點。

《六月九日在黑山……》(June 9th in the Black Hills…)(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在一次驅牛過程中,牛仔喬治‧懷特(「收養」科羅納托的人)帶領團隊。不知何故,在惡劣天氣來臨的前一天,他已經預感到了天氣要變。「那是6月」,藝術家回憶說,「他對我說:『穿上你的秋褲。』」科羅納托以為這只是開玩笑,但當他們驅牛前往高海拔的夏季牧場時,落雨變成了大雪。「到當天結束時,我們已經踩在一英尺深的雪裡了。」科羅納托說。

隨著深入牛仔文化,科羅納托也接觸到了懷俄明當地的印第安人。

他們將他介紹給曾代表這些美洲原住民抗議的維權人士拉塞爾‧米恩斯(Russell Means)。科羅納托在畫布上刻畫了他。「我去了他家」,科羅納托說。「他說:『現在,你知道當一個保留地印第安人是什麼感覺了。你身無分文,你正在失去所有的土地,你正在失去所有的權利。』」

《拉塞爾‧米恩斯》(Russell Means)(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這幅畫中的人物披著倒掛的美國國旗。在成功捕捉到米恩斯臉上寫滿的故事後,科羅納托說他實現了自己一生的目標——創作一幅能讓人「想哭」的畫。畫展展出後,他把這幅畫獻給了國家,如今它懸掛在史密森尼國家肖像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這位藝術家的風格讓人聯想到查理‧羅素的作品,但科羅納托也融合了那種牛仔美學。儘管他的作品明確屬於寫實主義,但在技法上卻獨樹一格。「我以前常常是說,這件作品畫得比我實際的技術還要好」,科羅納托說。「我知道好的筆觸該是什麼樣,但它並不會自然地從我手裡流出。」

科羅納托不像大多數畫家那樣同時處理整幅畫布。他不是先畫鉛筆草圖,再畫底色、覆蓋層,最後修飾完成,而是從左上角開始,一絲不苟地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塗抹純色,「就像一台電腦打印機」,直到整幅畫完成。

這種美學,就像他所生活過的文化一樣,是真實存在於藝術家心中的。◇

鮑勃‧科羅納托更多作品:

《等它們哺乳完,……再安頓下來!》(Wait’n fer em to mother up, …and bed down!)(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懷俄明東北與蒙大拿邊界:「絕非……業餘人士能待的地方!」》(N.E. Wyoming/Montana border: ‘No place … for amateurs!’)(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克勞集會舞——營地巡遊2011:「今晚小大角河上空的天空告訴我們,……明天將是美好的一天」,多麽美好的夜晚啊》(Crow Fair Dance- Through- Camp 2011 ‘Tonight the sky over the Little Big Horn tells us,…tomorrow will be a good day’ a’hpaaitche (beautiful evening))(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拂曉馬倌驅趕晨騎:一個沒經理過這種生活的人……畫不出能打動過來人的畫作》(The horse wrangler gather’d the morning mounts: one that had’n lived the life … couldn’t paint a picture to please the eye of one that had)(由鮑勃‧科羅納托提供)

原文「Wyoming Western Artist Paints Cowboys He Roped With on Ranch Lost in Tim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28 17:58 | 修改:2025-08-28 17:5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