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聖荷西報導】9月17日(週三)傍晚,陸續有近百名民眾,聚集在聖荷西 Samaritan 天橋,舉行追思會,悼念遭遇刺殺的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

悼念活動現場。(薛明珠/大紀元)

集會現場。(薛明珠/大紀元)

集會現場。(薛明珠/大紀元)

集會現場的標語牌。(薛明珠/大紀元)
柯克是全美青年組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的創辦人,長年推動愛國、自由、家庭等傳統價值,並鼓勵青年培養知識與技能、積極投身社區。該組織自成立以來,已遍及全美超過3,500所高中與大學,成為美國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保守派青年網絡。
9月10日中午,查理·柯克在猶他谷大學向三千名聽眾演講時,遭22歲的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射殺。柯克去世後,他創辦的組織在48小時內,收到逾3.2萬份校園分會申請,遠超過以往13年的總和。
當天傍晚,在夕陽餘暉下,群眾聚集天橋上揮舞美國國旗,並高舉標語牌,部分人身穿印有「Rest in Peace Charlie」與「Freedom」字樣的 Turning Point USA 白色T恤與帽子。途經車輛不時鳴笛致意。與會者為柯克默哀祈禱,並播放歌曲《Am I The Only One》,現場響起震耳的「USA!USA!USA!」呼聲。夜幕降臨後,眾人來到天橋附近的公園舉行守夜,活動同時也紀念烏克蘭難民 Irina Zarutska。
組織者:延續火炬

活動組織者 Max Hsia。(薛明珠/大紀元)
活動組織者、美國出生的臺灣人 Max Hsia表示,他希望藉此追思會紀念柯克與 Zarutska,「他們的生命被仇恨與暴力奪走,但我們要把這份火炬延續下去,繼續為他所堅持的理念奮戰。」Hsia 強調,柯克是一位傑出的溝通者與辯論家,能以事實和數據與大學生交流,逐漸成為青年心中的影響力人物,甚至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
他指出,柯克在全球各族群中都擁有支持者,這一點顯示外界對其「仇恨言論」的指控並不成立。雖然網路上仍有人幸災樂禍,但事件也讓更多人看清現實,甚至已有部分民主黨人,因此轉而登記為共和黨員。他相信,美國將逐漸回歸常識與保守價值,「查理的離去留下巨大空缺,但我們會繼續祈禱,願更多人站出來,延續他的精神與火炬」。
社區:更多人站出來

加州第28區州議員候選人 Carol Pefley。(薛明珠/大紀元)
加州第28區州議員候選人 Carol Pefley ,呼籲延續柯克的使命,「不以仇恨回應仇恨,而是為迷失的人祈禱」。她強調,若民眾團結一致,就有機會戰勝第50號提案、推動選民身分證法案,並選出共和黨州長。

聯合市前議員候選人黃文姿。(薛明珠/大紀元)
聯合市前議員候選人黃文姿表示,柯克生前曾多次受到威脅,甚至遭遇暗殺企圖,「若我們繼續容忍暴力,最終只會失控」。她強調,美國正面臨道德危機,「沒有道德的權力就是暴政,沒有道德的自由就是無政府狀態。」她呼籲大眾勇敢站出來,因為「如果我們現在不奮戰,未來就要由我們的孩子來承擔」。

非營利組織「和解項目」(The Settlement Project)成員 Mike Kellett。(薛明珠/大紀元)
非營利組織「和解項目」(The Settlement Project)成員 Mike Kellett 表示,查理遇害當晚,他夢見查理為自己戴上一頂帽子,令他感到心靈相連。他說:「查理不僅是一名戰士與愛國者,更是為神而活的人。他憎惡謊言,卻不憎恨說謊者,這才是他最可貴的特質。」

非裔美國人 Darick。(薛明珠/大紀元)
非裔美國人 Darick 表示,他是為了紀念柯克而來,「柯克被殺後,我們選擇禱告與守夜,而不是暴力」。他指出,TPUSA 已新增超過三萬兩千份入會申請,「原本想分裂我們的行為,反而讓更多人團結」。
青年:柯克影響一代人

14歲的 Lorenzo Palacios是柯克的追隨者。(薛明珠/大紀元)
當天不少年輕人到場表達支持。14歲的 Lorenzo Palacios ,披著美國國旗出席集會。他說,10歲時,在父親引介下認識柯克,從此支持其運動。「追隨了一個人這麼久,卻在瞬間失去他,真的無法理解、無法接受。」

14歲少年 Domenico與母親Gilda。(薛明珠/大紀元)
另一名14歲少年 Domenico 表示,有人因不同意柯克的言論而將他槍殺,「但我認為,他說的都是正確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他的母親 Gilda 也說,他們是為了國家和自由而來,因為柯克的聲音曾引導青年走上正確道路,如今更不能失去這股力量。

年輕人 Alisha Kennelly (左)和Britnie Bravo(右) 正在趕來參加集會。(薛明珠/大紀元)
年輕人 Alisha Kennelly 則說,柯克的死讓人難過,他就像我們中的一份子。她說,自己看過許多柯克的影片,並深受啟發,「他為言論自由而戰,他的遭遇也可能發生在我們任何人身上」。另一位青年 Britnie Bravo 則指出,柯克影響了一整代人,他鼓勵大家堅守傳統與信仰,勇敢面對非議,同時提倡婚姻與家庭價值,並反對墮胎。
華裔:備受鼓舞、積極行動
這場追思會也集結了眾多華人。來自臺灣的 Alice 表示,看到柯克遇害影片,感到震驚又悲傷,宛如 911 一樣難忘。她指出,柯克自18歲起深耕校園,具總統級潛力,如今卻被奪走生命。儘管交通與視力不便,她仍堅持出席,並呼籲大眾投入更多行動,收集簽名、挨家挨戶、打電話、捐款發聲,共同努力。

臺裔顏偉芳(左)與朋友在集會上。(薛明珠/大紀元)
臺裔顏偉芳眼含淚水,哽咽地說,柯克遇害後,她哭了好幾天,如今回想起來仍感到心痛。柯克的大愛與真誠,不僅深深鼓舞了她,也激勵許多人勇敢站出來發聲。「他就像一粒種子,犧牲自己,成全大家,讓我們有勇氣說出真話,不再躲躲藏藏。」

Alice Gao 與先生一起參加集會。(薛明珠/大紀元)
來自中國大陸的 Alice Gao 說,她一路看著柯克從高中創辦 TPUSA,逐步影響許多年輕人,「他本有潛力成為未來的總統,卻在31歲時被刺殺,令人震驚與痛心」。
來美40年的香港移民李先生與太太表示,美國是一個以信仰立國的國家,「唯有信仰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李太太補充說,雖然許多人尚未反省,但他們將繼續傳承柯克的精神與信仰,不讓聲音被消滅。

來美逾30年的 Helen 孟表示,要積極行動。(薛明珠/大紀元)
來美逾30年的 Helen 孟也表示,受到柯克的鼓舞,她開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她認為,柯克雖然離世,但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勇敢說真話、對抗錯誤思潮,呼籲大家「接過他的麥克風,繼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