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條真的好? 研究:太瘦的早死風險高於超重

【2025年09月22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身材十分標準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不是比較胖就是比較瘦,只不過胖或瘦的程度不同。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希望自己胖一點還是瘦一點?最近有研究發現,稍微胖一點可能不會縮短壽命,但太瘦卻可能會。太瘦的人的早死風險遠高於超重的人。

這項丹麥大型研究挑戰長期以來有關體重與健康的假設,揭示了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其數值越大通常代表體重越重)「正常」範圍的上限相比,超重——甚至中度肥胖——並不一定會增加死亡風險。

事實上,體重過輕或處於所謂BMI健康範圍下限的人,其所面臨的早死風險更高。

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生理學資深講師伍德斯(Rachel Woods)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略微超重可能不會縮短壽命,但太瘦可能會。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超過85,000名成年人的健康資料來檢視BMI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BMI低於18.5的人早死的可能性幾乎是BMI在22.5至24.9之間的人的3倍。

BMI在18.5至19.9之間的人死亡風險會增加一倍。即使是BMI在20至22.4間的人,與參考群體相比,其過早死亡的風險也高出27%。

這些發現似乎令人驚訝,因為人們通常認為BMI在18.5至24.9之間是最佳範圍。

在另一方面,該研究顯示,超重並不一定意味著比較高的早死風險。BMI在25至35之間的人群(通常被歸類為「超重」或「肥胖」)的早死風險與參考群體相比並未顯著增加。只有BMI為40(含)以上的人,其早死風險才會大幅上升至2.1倍。

一名肥胖男子。(Shutterstock)

這些發現進一步挑戰了人們普遍認為的瘦弱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體重過輕對健康有害,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伍德斯解釋說,擁有一些脂肪儲備可以幫助身體應對疾病。例如,接受化療等癌症治療的病患往往會因為食慾不振和味覺改變等因素而體重下降。

擁有較多脂肪儲備的病患可以利用這些脂肪,幫助身體維持基本功能。相較之下,脂肪儲備很少的病患可能會很快耗盡,進而限制身體的恢復能力。

非刻意的體重減輕通常也是疾病的警訊,癌症和第1型糖尿病等疾病通常會導致病患在確診前體重減輕。這意味著低BMI有時可能是潛在疾病的跡象。

主導這項研究的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研究人員格里布肖特(Sigrid Bjerge Gribsholt)表示,有些人可能因為潛在疾病而體重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增加死亡風險的是疾病,而不是低體重本身,這使得較高的BMI看起來似乎具有保護作用。

格里布肖特說:「由於我們的資料來自因健康問題而接受掃描的人群,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她說:「BMI較高且壽命較長的人(我們研究的大多數人都是老年人)也可能具有某些保護性特徵,從而影響研究結果。然而,我們發現體重過輕的人面臨的死亡風險要高得多,這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致。」

伍德斯總結說,這項丹麥研究的資料仍處於初步階段,還需要更多細節和進一步研究。但其核心訊息依然清晰——太瘦有害健康,而有點超重並不會縮短壽命。

她說,人們從中可以學到的教訓並非「瘦是壞事,胖是好事」,而是單憑BMI來衡量健康狀況並不可靠。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9-23 20:45 | 修改:2025-09-23 20:4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