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導)美國近期對中共一系列動作引關注,美中「冷戰」升級,戰線急速擴大,「脫鉤」再成熱門話題。近期中國的蘋果公司和特斯拉公司銷售大降,股價大跌。分析認為,在華外企面臨困境,美中脫鉤是個痛苦過程,但中國更受傷害,外企在加速撤到中國周邊國家。
美對中共系列動作 「小院高牆」擴展成「大院高牆」
美國眾議院週三(13日)通過打擊TikTok法案。法案提供兩種選擇: 總部位於中國的母公司字節跳動,須在180天內出售TikTok,否則美國將禁止使用TikTok。
白宮隨後敦促參議院對眾議院通過的這項法案採取「迅速行動」。拜登說,法案如果通過參眾兩院,他將會簽署使之成為法律。
週四,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表示,正在調查美國手機和其他設備使用中國和俄羅斯外國衛星系統是否構成安全威脅。並正在尋求手機製造商蘋果、Google,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以及其他合計涵蓋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90%以上的產品商的答覆。
週四,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Didi Global,曾用名滴滴打車)將面對美國法院的一項訴訟,該訴訟指控滴滴涉嫌詐騙投資人。
週四,眾議院監督委員會主席詹姆斯‧科默宣布,將對中共及其滲透和影響美國的行為,展開政府範圍內的調查。他們向9個聯邦政府部門發送了信件,包括司法部、農業部、全球媒體署等。要求司法部在3月20號之前,就6點話題進行簡報。
科默多次提到超限戰,並說,中共「通過針對、影響和滲透美國的每一個經濟部門和社區的行動,對美國發動戰爭。」
週一(3月11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美國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中共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的控制。「我們不允許中國(中共)利用我們最先進技術來實現軍事進步」,「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我們的人民。」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加上之前的起重機,電動車,芯片,在線教育系統」,原本集中在高科技芯片領域的「小院高牆」,正在擴展成「大院高牆」。
美國改寫貿易規則,已導致中國產品在美國進口中的佔比下降。去年,中國對美出口減20%,不再是美國第一大進口國。據美國商務部的貿易統計數據,中國將自2006年以來首次在年度佔比中跌至第2位以下。而從歐洲和東南亞的進口增加。
中共反對「脫鉤」?在華外企面臨困境
「脫鉤」源於前總統川普2018年發起的美中貿易戰。雖然從美國到德國很多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聲言,與中國實行經貿脫鉤不現實也不明智,歐盟退而次之提出「去風險」的口號。但脫鉤已成趨勢,越來越為美國兩黨及西方接受。
中共雖然強烈反對「脫鉤」,但卻推出反間諜法、國安法、數據法等,近日傳出「79號文件」引外界關注,中共實際也在脫鉤。
所謂「79號文件」,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正在加強推動,要求國有公司在金融和能源等一係列行業中,到2027年將其信息技術係統中的外國軟件「替換爲國産軟件」。
彭博社近日引消息人士透露,中共工信部今年要求中國汽車製造商擴大採購國產零部件,加快採用中國製芯片,到2025年在國內採購五分之一的芯片;儘可能避免使用外國半導體。
美中「脫鉤」首當其衝的就是當今世界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和特斯拉公司,近年來大量投資中國。中國已成為兩家公司除美國之外的最大單一市場,在最近幾個財年中分別貢獻了其總收入的19% 和22%。
但隨著中國與與西方大多數國家的經貿脫鉤的進行,兩大世界級公司在中國的前景也蒙上陰雲,成為關注焦點。
蘋果公司一直在努力將新的iPhone銷售給中國消費者,但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的頭六週,蘋果在中國的銷量下降了24%。據蘋果新財報,雖然營收和獲利超出預期,打破連續4季營收下滑局面。但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13%,出現明顯衰退。
特斯拉也面臨著同樣問題。彭博社報導,特斯拉上個月在其上海超級工廠的發貨量大幅下滑,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發貨量爲60,365輛,比一月份的發貨量低了16%,比去年同期低了19%。
過去兩年,中共對特斯拉的限制,包括特斯拉車不能進入國企、政府機關、上高架橋等。對蘋果同樣,要放到雲上貴州,所有數據要放到中國。中共不斷加強對外企的控制。
前北京律師梁少華16日對大紀元分析,「你試圖和獨裁者維持好關係,從而在經濟上獲利。但是一旦大的氣候發生根本性變化,最終會導致你的企業受傷。」
兩公司在中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挑戰引起關注,蘋果今年股價下跌 9%,特斯拉股價下跌28%,使它們成為美國七大科技股中表現最差的股票。
分析:美中雙脫鉤是痛苦過程 中國更受傷害
美中都在加緊脫鉤,問題是,誰需要誰?這場脫鉤運動誰最受傷?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分析,當然中國受傷害比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整個技術仍然在歐美的掌控當中,「例如最近炒得很兇的小米要發展電動車,它的晶片仍然是來自於高通跟輝達。所以總的來講,中國大陸仍然仰賴美國的技術。」
另一方面,美國還是需要出口,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所以這個市場仍然是全球相當重要的市場。此外,整個供應鏈中的勞工數字,看起來還是優於東南亞或是印度。
所以總的來講,技術掌握在美國,市場的話中美各半,可是勞動力優勢可能在中國,所以脫鉤過程會是一個漫長而且痛苦的過程。
梁少華也對大紀元說,如果成熟的產業鏈脫鉤,其實都會受害。對整個世界經濟肯定不利,但對中國的傷害可能更大。
梁少華進一步解釋,歐美國家在脫鉤過程中,把產業鏈轉移到印度、墨西哥、越南,面臨著成本上升。一旦找到替代的產業鏈後,成本就會下降,對他們影響不是特別大。
但中國是出口導向經濟,國內消費能力不是很強,這兩年基建、房地產,包括各種造車運動都開始熄火。如果產業鏈完全轉移出去,中國外向型經濟就沒有基礎了,那對中國經濟的傷害肯定非常大。
還有外資往中國跑?專家警告:北京會隨時剝奪資產
蘋果和特斯拉這樣的巨頭都遇到麻煩,而對於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王國臣認為,當然一定會更差。
不過,德國大眾汽車近期還在中國增加投資。王國臣表示,問題是,第一,中國大陸的消費力實際上不好,如果說預期會好,但根本不知道哪一年會好起來,第二,從前幾年的網路平臺繁榮可以看到,就算是超大型或掌握一定技術的企業,像阿里巴巴,北京當局說要砍仍然會砍。
「所以換句話說,不是說擁有壟斷技術,北京當局就會手軟,可能這些外商還沒有看清楚,大陸政府的本質和他的意志。」
梁少華也說,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已經跑得七七八八了,日本企業、韓國企業都跑得差不多了。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在中國無利可圖,中共又出台反間諜法、國安法等,各種抓間諜的態勢,使得整個投資環境不安全,政策沒有穩定性,預期風險很大。
「所以這些企業還往中國跑,我覺得這是一個逆潮流行為,就像股市下跌時,大家都在跑,但是有人往股市進。這種情況下,大概是要失敗。」
對於德國,梁少華認為,德國出於經濟大於政治的考量,經常幹莫名其妙的事情,當時對俄羅斯的綏靖政策,以為用俄羅斯的天然氣,跟俄羅斯搞好關係,就能影響俄羅斯的決策,結果俄羅斯根本就不受這個牽制,還是侵入烏克蘭,他預料不到的。
「現在跟中國一樣,以為搞好關係,加強聯繫,能夠影響中國政策,也是不現實。等到也許有一天,就像中共以前做過的,把這些在中國的外企全部收回國有。」
特斯拉轉向印度?中國周邊國家機會來了
美中脫鉤的結果,梁少華認為,周邊的國家都受益,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墨西哥,這些成本比較低的國家都受益,他們會重建可靠的產業鏈,對西方來說,不至於像在中國,產業鏈隨時可能會被中共卡脖子。
週五(3月15日),印度表示,對於承諾在三年內投資至少5億美元並建立製造工廠的公司,將降低某些電動汽車的進口稅,這可能會促進特斯拉進入印度市場的計劃。
這項政策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路透社報導,因為這與該公司一直以來在新德里遊說的目標一致。去年7月,特斯拉已提出建造一座工廠,但同時,希望削減進口稅,執行長馬斯克說,印度相關進口稅是世界上最高的。
王國臣也認為,現在全球都在形成一個反中(共)聯盟,可能會因為短期經濟利益,像澳洲重新增加跟中國的接觸,不過這個過程會動盪,長期來看,西方仍然在構築成一個反中(共)聯盟。
「當然北京也在極力爭取一些盟友,可都是俄羅斯或伊朗這樣的,撇開意識形態或政治不說,他們兩國的市場規模與西方相比差距懸殊,發展程度也有一定差距。」
「換句話說,中國大陸跟美國的脫鉤可能會形成一種新冷戰,可這樣的新冷戰,整個消費力或市場仍然是掌握在歐美,所以如果持續脫鉤,當然對中國大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