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為了保護敏感技術免受中共竊取,歐盟計劃委任專職的「聯絡官」促進研究組織和情報機構的直接聯繫,並希望制定明確的流程,強化研究安全。
在地緣政治日趨複雜之際,歐洲各國希望保護芯片、量子、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AI)等敏感技術領域的研究,免遭外國竊取。
週四(5月23日),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通過了一項加強研究安全的提案書。根據各國行政首長簽署的案文(PDF),官員們向成員國提出了14條建議,包括要求各國加強政府內的跨部門合作,建立研究部門與情報機構的聯繫,任命專職的「聯絡官」幫助大學應對⽇益嚴峻的挑戰等。
近年來,歐洲大學與中國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日益引發各界擔憂。在懷疑可能存在間諜活動後,一些大學已切斷了與中共資助的孔子學院的聯繫。
今年1月,歐盟研究和創新委員會委員伊萬諾娃(Iliana Ivanova)對美國媒體POLITICO說,技術洩密是一個「新出現的風險」,歐盟「不能再天真下去了」。
經過大約四個月的討論,歐盟成員國週四通過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解決這些問題。
其中一項引人注目的行動是,建議歐盟各國政府加強研究型大學(或享有政府資助的研究組織)與安全部門的協調,例如定期召開保密或非保密的簡報會,以及委派專任的「聯絡官」加強交流。
POLITICO認為,歐盟各國政府即將批准的措辭,比歐盟委員會一月份的建議更為強硬,且明確提及了情報部門的參與。
一般而言,大學都願意與情報機構交流,以了解更多與外國實體進行科學研究的風險。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是歐洲24所偏重研究的高水平大學組成的聯盟。LERU在一份聲明中向POLITICO表示,它「贊成大學與安全部門之間開展更密切的合作」。不過,LERU指出,這種合作應在尊重數據保護規則的前提下進行。
一些大學甚至已先行與國內的情報部門建立了聯繫。
歐洲研究型大學「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euven)校長塞爾斯(Luc Sels)被問及如何評估外國干涉風險時,他告訴POLITICO該校與安全部門「進行了非常頻繁的磋商」。
週四的提案還表示,可仿效荷蘭等國,為大學和研究機構設立了一站式服務中心,以解決有關外國間諜活動的相關問題。
歐盟各國政府還可採取其它幾項措施,來確保學術研究的安全,例如進行事件模擬,或在研究和創新領域進行其他風險測試。
提案強調,各國應加強跨部門合作,特別是將負責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貿易、外交、情報和安全的決策者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