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在中共對美國實施石墨出口限制之際,美國初創企業GDI週一(5月19日)表示,已在新一輪融資中再籌得1,150萬美元,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硅基電池陽極產能,為進軍美歐電動車市場做準備,這也被認為是降低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重要一環。
硅陽極的電池能量密度高30% 充電快3倍
總部位於紐約州羅徹斯特的電池材料新創企業GDI(Graphenix Development Inc.),開發了可完全取代石墨的100%硅基(矽基)電池陽極技術。
GDI表示,其研發的100%硅基陽極相較於傳統石墨陽極,可使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逾30%,並將充電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該陽極材料已通過第三方測試,具備更高的熱穩定性與安全性,亦能在寒冷氣候中維持正常運作(鏈接)。
該技術不僅已獲美國陸軍方面與歐洲投資銀行的支持,亦被視為推動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去中化」、重塑戰略資源供應鏈的重要突破。
石墨精煉產能9成在中國 硅陽極擺脫依賴
目前全球90%以上的石墨精煉加工集中於中國,且中共已自2024年起,對美國實施石墨出口限制,進一步強化西方各國對替代材料的需求與研發動力。
GDI是眾多開發硅基陽極的新創企業之一,其它企業還包括Nexeon、Group14 Technologies與Sila Nanotechnologies,這些企業均聲稱其產品性能優於傳統石墨電極。
GDI的技術已獲得美國與歐洲的認可。
2023年,該公司在美國陸軍xTechPrime競賽中自數百家參賽企業中脫穎而出,贏得獎金與申請價值190萬美元國防合約的資格。
歐洲方面,歐洲投資銀行(EIB)亦通過InvestEU計劃提供2,000萬歐元準股權貸款,支持其於德國建立首座「兆瓦時」(MWh)等級的陽極量產設施(鏈接)。
EIB副總裁安布魯瓦茲‧法約爾(Ambroise Fayolle)指出,與全球皆可取得的硅(矽)相比,石墨屬於風險集中度過高的原材料,開發替代技術將有助於電池產業擺脫對單一來源的依賴。
荷蘭試驗產線將擴產 預計兩年內供貨
GDI表示,本輪融資由Helios Climate Ventures、Impact NY與InnoEnergy領投,將用於擴大其位於荷蘭的試產工廠,預計在未來24個月內開始向電池製造商提供產品。
執行長羅布‧安斯提(Rob Anstey)透露,GDI已與一家電動車電池廠商簽署聯合開發協議,預計其陽極材料將率先應用於無人機與醫療裝置,並在2030年前進入電動車市場。
他並未透露簽約的電池製造商名稱。
「通常要進入一家汽車製造商的電動車專案,至少需時五年」,安斯提說,「但我們相信有望在下一代電動車中勝出,於2030年前正式納入量產設計(design win)。」安斯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