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英國萨里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幾乎一半使用醫院廁所的人不洗手,這種行為可能直接影響患者安危。
研究人員在醫院的馬桶和洗手池的管道上安裝了傳感器,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監測洗手行為。結果顯示,在2636次沖水記錄中,43.7%的人上完廁所後沒有洗手,其中幾週,不洗手的比例高達61.8%。
研究還發現,不洗手的情況在早晨、晚上以及吃飯時間尤其嚴重。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萨里大學商學院人類洞察實驗室聯合負責人帕布羅·佩雷拉-多爾(Pablo Pereira-Doel)博士說:「人們可能認為洗手已經成為習慣,尤其是在COVID疫情之後的醫院裡,但我們的數據卻描繪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萨里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負責人凱莉·紐蘭茲(Carrie Newlands)教授補充說,在醫院裡,疏忽洗手可能會對患者乃至整個醫療保健系統造成嚴重後果。
醫院裡的細菌病毒
台灣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主治醫師李尚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醫院裡有許多病菌,進出醫院時一定要洗手。」
《美國感染控制雜志》2024年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儘管醫院經常進行消毒,但醫院的各種物體表面仍然有很多病原體,其中人體模型、床欄和移動工作台是細菌最多的地方。
2020年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的一項研究則發現,在COVID-19疫情期間檢測病房中的病毒量,發現過半數的病房環境表面驗出病毒,包括病房的床欄、椅子等。
勤洗手可預防多種病毒感染
不同於用酒精搓手液可以殺滅的細菌,很多流行病毒無法用酒精殺滅,勤洗手是最好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1. 洗手可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
《柳葉刀》雜誌2023年發表了一項薈萃研究,共納入涉及16萬多人的26項研究。結果顯示,在推廣洗手措施後,急性呼吸道感染風險降低17%,下呼吸道感染風險降低22%,上呼吸道感染風險降低26%。
台灣尚文診所感染科醫師鄭元瑜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以COVID-19病毒為例,雙手及身體其它部位等都可能暴露於傳染者的飛沫,或是接觸到病人留下的帶有病毒的物品,接觸病毒的部位再碰到眼睛、鼻子、嘴巴,就會把病毒帶到體內。因此勤洗手和消毒,是阻擋COVID-19病毒傳染途徑的有效方法之一。
2. 洗手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具有極高傳染性,是美國58%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在美國,諾如病毒每年平均導致46.5萬人急診,其中大部分是年幼兒童,10多萬人住院。諾如病毒可引起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部絞痛等。
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該病毒主要通過與感染者直接接觸、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甚至是接觸受污染的表面傳播,而預防的關鍵是如廁後、進食前、接觸手機前後,務必用肥皂與清水洗手至少20秒,重點清潔指縫與甲溝。要注意酒精不能殺死諾如病毒,應使用漂白水消毒。
研究表明,提高老人院工作人員手部衛生能大幅減少諾如病毒感染,例如,員工洗手遵守率提升至60%,病例數可減少約75%。
3. 洗手時間足夠才能防流感
正確的洗手習慣能有效預防流感,然而洗手時間過短會增加流感風險。一項針對3000人的研究表明,每次洗手只用肥皂搓手5~10秒的人,出現類似流感症狀的機率高出37%;在握手後洗手的人出現流感症狀的機率小41%。研究人員建議,洗手時搓手至少15秒,在上廁所後、握手前後和吃飯前都要洗手。
鄭元瑜表示,流感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眼睛、鼻腔與口腔,尤其接觸桌面、門把、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時,如果這些表面沾有患者咳嗽、打噴嚏釋出的飛沫或分泌物,手部便可能沾染病毒。
4. 勤洗手預防腺病毒紅眼病
腺病毒是導致結膜炎的主要病毒之一,具有很强的傳染性,是紅眼病的主要病因。直接接觸患者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通過受污染的手指、衣服和其它物品接觸病毒,包括與別人共用眼部化妝用品、毛巾或外用眼科藥物,均可致病。
研究表示,46%結膜炎患者的手上檢測到病毒,因此勤洗手是預防腺病毒傳播的方法之一。
5. 幼兒加強洗手預防手足口病
柯薩奇病毒是導致手足口病的病因之一,兒童特別容易受感染。《感染雜誌》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幼稚園加強兒童洗手措施後,兒童感染手足口病的概率下降了六至七成,病假時間也大幅縮短。
怎樣洗手才正確?
正確的洗手方式對預防疾病至關重要,包括在適當的時機洗手、用肥皂搓手足夠時間、注意手指衛生死角等。
1. 需要洗手的時機
需要洗手的時間包括從公共場所回家、進出醫院、如廁後、用餐前後以及抱嬰幼兒前。
黃軒提醒,抱嬰幼兒之前應該洗手並戴上口罩,因為嬰幼兒免疫功能較弱,對大人影響不大的病毒,很可能對嬰幼兒傷害很大。
2. 注意手部衛生死角
一項研究在大學校園內招募了644位學生,在他們洗手後分析他們洗手的步驟、時間與殘留的細菌,發現揉搓指間、指背是常被忽略的動作,而手腕、指尖是殘留污染物最多的區域。
鄭元瑜表示,應仔細搓洗雙手手心、手背、指縫、指尖,尤其虎口、大拇指、大拇指延伸到手掌根部的區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整個洗手過程應至少花費30秒。
他建議,用肥皂和清水搓洗至少20秒。肥皂本身不一定能殺死病毒,但可將病毒從手上沖走,降低病原體的數量,進而有效減少感染風險。
酒精不能消滅所有病毒
黃軒提醒,切勿過度依賴酒精消毒,忽略手部清潔的重要性,「許多人在公共場所習慣噴灑酒精消毒,但物品表面的病毒不會主動飛入人體呼吸道,但我們的雙手卻可能在接觸門把、桌椅等物品時沾染病毒,如果不慎觸摸口鼻,病毒便會進入體内,甚至傳播給家人。」
酒精可殺死細菌,但不一定能對抗所有病毒。他說:「大家貪圖方便,一直噴洗手液,殊不知酒精洗手液不是所有病菌的殺手。用肥皂洗手,你才不會把腸病毒、鼻病毒、口蹄病毒、諾羅病毒帶回家給你的小孩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