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量與認知健康密切相關

文/Zena le Roux 編譯/郭小卉

無論是最新醫學研究還是生活案例,都顯示維持肌肉量與增肌訓練不僅能強化身體,還可為大腦帶來額外益處,包括改善記憶力、提升專注力,並可能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案例】68歲女性增肌後的認知改善經驗

68 歲的格麗特·米拉德(Margaret Millard)從未舉過啞鈴,直到一次跌倒後才首次走進健身房。她告訴《大紀元時報》:「醫生建議我做力量訓練以改善平衡,但我一開始並不感興趣。」

原本只是為了遵循醫囑,沒想到幾個月後,她發現自己有明顯變化:「不僅腿部更有力,記憶力也提升了,專注度更高,下午不再感到疲倦,也更能跟上對話節奏。」

肌肉同時具備代謝與內分泌功能

肌肉量減少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退化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其原因之一是肌肉不僅是運動器官,還具有「內分泌器官」的功能,能釋放多種對大腦有益的分子。神經學家瑪格麗塔·米海洛娃(Margarita Mikhaylova)表示:「骨骼肌會釋放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肌動因子、細胞因子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有助維持認知健康。」

此外,肌肉在新陳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骨骼肌對胰島素高度敏感,有助於調節血糖水平;而大腦也同樣對胰島素敏感,並消耗人體約25%的葡萄糖。米海洛娃指出,肌肉流失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與全身性炎症加劇,這些都是神經退化疾病的已知風險因素。

研究亦發現,女性肌肉流失與失智症風險的相關性更為明顯。因此,及早發現並處理肌肉流失,並將維持肌肉健康作為目標,有助減緩或預防認知功能下降。

肌肉保養雙策略:高蛋白飲食與力量訓練

若肌肉有助保護大腦,維持足夠肌肉量便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註冊營養師德比・佩蒂潘(Debbie Petitpain)建議,維護與增強肌肉的有效方法包括:
﹡攝取足量蛋白質
﹡進行規律的抗阻訓練
﹡保證良好的休息與睡眠
﹡避免久坐不動

蛋白質是構建與維持肌肉的基礎。一般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理想體重約1.6~2.2克。例如,體重100公斤的男性每日需攝取約160~220克蛋白質。一塊約170克的煮熟雞胸肉含約50克蛋白質。

註冊營養師朱莉・斯特凡斯基(Julie Stefanski)指出,動物性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較高,更易被人體吸收,且含有全部九種必需胺基酸。

植物性蛋白(如豆類、堅果、穀物)雖同樣有助增肌,但部分胺基酸含量偏低,並可能含有抑制吸收的「抗營養素」。因此,她建議將米飯與豆類搭配食用,以補足完整胺基酸譜。

佩蒂潘補充,亮氨酸是最關鍵的增肌胺基酸,富含於乳清、希臘酸奶、雞蛋、鮭魚及大豆製品中。

抗阻訓練+適當恢復:維持肌肉不可或缺

僅靠蛋白質攝取不足以維持肌肉,抗阻訓練是促進肌肉增生的關鍵刺激。營養師斯特凡斯基強調,肌肉需透過持續挑戰來強化,例如舉重、彈力帶訓練或自體重量運動(如深蹲、伏地挺身)。

建議每週進行2~3次漸進式阻力訓練,涵蓋所有主要肌群。同時,日常的小動作也很重要,特別是久坐族,例如站立走動兩分鐘、爬樓梯,或在會議間隙伸展,都有助維持肌力。

在維持或鍛鍊肌肉的過程中,恢復期同樣重要。肌肉的生長主要發生在休息時,因此睡眠與適當休息不可或缺。營養師斯特凡斯基提醒:「若休息與睡眠不足,肌肉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可能無法順利進行。」

夜間睡眠期間,人體會分泌生長激素並修復受損肌纖維。安排訓練間隔日也有助避免過度訓練,減少疲勞並促進恢復。

作者介紹:Zena le Roux 是一位健康記者,擁有調查性健康新聞的碩士學位,同時也是一位認證健康與營養教練,專長於功能性營養學。她接受過運動營養、正念飲食、內在家庭系統及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訓練,目前在私人診所執業,並擔任英國某健康學校的營養教育者。

原文「The Unexpected Brain Benefit of Building Muscle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19 11:12 | 修改:2025-08-19 11:12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