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誌文化培訓 南灣僑教中心舉辦成果展

【大紀元記者薛明珠加州報導】金山灣區僑教中心攜手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團隊,於8月22日至24日舉辦「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培訓」課程,以「臺灣地誌文化」為主題,吸引42位教師與26位FASCA學員參與,並於24日(週日)下午舉辦成果展。

僑教中心主任莊雅淑感謝九位種子老師。(黃本初提供)

今年由文化種子教師陳麗玲帶領八位講師規劃課程,從北到南設計六項文化體驗,包括「十份天燈」、「鶯歌陶瓷」、「三峽藍染」、「臺中太陽餅」、「埔里造紙」及「美濃紙傘」,期望讓學員從地理與文化結合的角度認識臺灣。陳麗玲表示,課程設計旨在讓教師與下一代不僅是觀光旅遊,更能透過體驗將臺灣文化帶進教室,深化對土地、歷史與文化的理解。

此次「臺灣地誌文化」課程的六大主題展現臺灣各地特色。新北十分的天燈,早期是傳遞平安的訊息,如今成為祈福與觀光的象徵;新北鶯歌的陶瓷,以傳統與創新的陶藝聞名,體現生活美學;三峽的藍染則以天然藍草染布,呈現環保與文化價值。臺中知名的太陽餅,以酥皮與麥芽糖內餡展現傳統糕點文化;南投埔里的造紙工藝,因清澈水源孕育出精緻手抄紙,傳承古法技術;高雄美濃的紙傘則融合實用與藝術,彩繪繽紛,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透過體驗六項工藝與美食,在地老師與FASCA學員們得以從北到南認識臺灣文化的多樣性,並將所學應用於課堂與傳承之中。

僑教中心主任莊雅淑出席始業式與成果展,感謝教師團隊以文化導覽視角帶領學員探索地誌文化,期許參與者將所學應用於課堂,推動文化傳承。

當天,在地老師任維真與林苑宜代表領取結業證書並分享心得。來自 Palo Alto 中文學校的任維真表示,雖然培訓過程辛苦,但收穫豐富,特別感謝老師們傾囊相授,希望能把所學帶回學校,成為推廣臺灣文化的在地種子。

林苑宜則感謝授課老師多年累積與用心,她提到許多老師為了課程親自走訪臺灣各地、蒐集資料,課堂雖僅數小時,背後卻是數月準備。她讚佩老師們不斷推陳出新,將寶貴經驗與資源分享給學員。

集體照。(黃本初提供)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08-27 00:29 | 修改:2025-08-27 00:29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