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路小玉舊金山報導】2025年8月27日,在舊金山市南市場區(SoMa)舉行的社區集會上,居民們呼籲打造安全、無毒品的人行道。
此次活動由非營利組織舊金山城市團隊(CityTeam San Francisco)、公共倡導組織「無毒品人行道」(Drug-Free Sidewalks)、當地商家,及社區領袖共同發起。
集會從第六街(6th Street)的舊金山城市團隊辦公室開始,隨後人們步行至即將啟用的埃莉諾拉·費根穩定中心(Eleanora Fagan Stabilization Center)。該中心位於米慎街(Mission Street)的基恩旅館(Kean Hotel)舊址,配備70張床位,結合住房安置與為期90天的戒毒治療服務,將幫助無家可歸及吸毒者穩定身心,協助他們在康復治療後進入社區生活,最終獲得支持性住房。
該中心是舊金山市長羅偉(Daniel Lurie)「打破循環」(Breaking the Cycle)計畫的一環,由西區社區服務機構(Westside Community Services)營運。
第六街(6th Street)長期以來,因公開的毒品販賣與吸毒而惡名昭彰。持續的露天吸毒,讓人行道不安全,導致商家難以經營、居民心懷恐懼;而過去的清理行動和安全巡邏,多為短期措施,令街道環境時好時壞,始終無法解決問題。
該區(第六區)市議員麥德誠(Matt Dorsey)在集會上稱,以康復為導向的服務。是解決毒品危機的核心,他說:「如果舊金山要兌現無毒品人行道和安全街區的承諾,就必須有強有力的康復資源。」

麥德誠表示,他本人曾經歷毒癮康復治療,深信這能帶來穩定與責任感。他表示,相信康復為導向的藍圖,將使舊金山成為一個人行道上禁止露天毒品的城市。
主辦方新聞稿提供的數據顯示,舊金山「永久支持性住房」中,發生的吸毒過量導致的死亡,占全市吸毒過量死亡的30%,高於其它任何地點。
舊金山CityTeam的項目經理卡特·蒙特斯(Cat Montes)說:「這些年來,芬太尼成為舊金山街頭改變人生的毒品,造成了人行道上毒品氾濫。我們希望改變現狀,希望推動政界人士,將這個街區劃定為『無毒品人行道』,為了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孩子。」
「今天在場的你們,就是與我們站在一起,用行動表達團結,讓社區凝聚在一起,要求改變。我們要的是『無毒品人行道』,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整個灣區。」
南市場區西區社區福利區(SOMA West Community Benefit District)的執行主任,艾力克斯·路德勒姆(Alex Ludlum)說:「我們的團隊一週七天,不間斷地工作,讓這個街區更乾淨、更美麗、更安全。」
路德勒姆表示,他所在的團隊每年從街上清理80萬磅垃圾,「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都不在乎的社區,但我們在乎!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這就是我們的團隊,每週七天堅守在此的原因。」
他敦促市政府兌現承諾,將這片區域指定為『青少年與家庭特別用途區』(Youth and Families Special Use District)。
該區居民齊吉·布朗(Ziggy Brown),年僅16歲,就讀於喬治·華盛頓高中(George Washington High School)。他在集會上激動落淚。他說,令他最憤怒與痛心的是,自己的社區長期被毒品問題困擾,當局卻未能真正改善現狀。

「我們呼籲、我們懇求『無毒品人行道』,」布朗說,「可一切毫無改變,永無改變,從我還是個孩子起,這種事就存在;如今我妹妹也和我一樣,在同樣的環境中長大。」
「身處這座城市,渴望乾淨的街道,因為這能改善環境,讓孩子們有更好的未來。可讓我心痛的是,他們只願在西裝革履的人來到時,才想清理街道!」布朗說。
他流著淚說:「我想要一個世界,讓舊金山的孩子不用擔心地上有什麼,而是能專注於天空,因為天空才應該是他們的極限⋯⋯毒品——毒品正在毀掉我們!如果不能給孩子們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他們如何能成長?」
麥德誠稱讚布朗的真摯發言,反映了整個社區的心聲。麥德誠說,正是因為有社區居民在當天自發集會,呼籲「無毒品人行道」,讓他看見了希望。
麥德誠表示,他將在市議會繼續推動相關立法,包括明年會把一項「禁止公開吸毒、推動無毒品人行道」的提案,進入公投選票,交由市民表決。他相信,這將成為舊金山徹底改變現狀的重要一步。

他同時強調,必須採取「胡蘿蔔與棍子」並行的策略:一方面提供更多康復資源與無毒品住房,另一方面,也對公開吸毒行為加強干預。他透露,自己正與市議長孟達文(Rafael Mandelman)合作,將於下月推出「康復住房」立法,為希望在乾淨環境中重建生活的人們提供選擇。
最後,麥德誠表示,舊金山當前的公共安全挑戰,雖與毒品相關,但這也是最能通過行動改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