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移民帶著數十萬美元甚至上百萬美元來到美國,心想:「我有錢,銀行一定會願意貸款給我!」然而,事實往往並非如此。灣區房貸經紀人 James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在美國,貸款審核的第一步是收入,不是存款。銀行要看你能不能長期還錢,而不是只看你現在有多少錢。」這一點,對於長期習慣「存錢買房」的華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衝擊。
一線觀察:有錢未必貸得到
James 舉了一個案例:一位新移民在美國銀行帳戶裡放了大筆資金,但由於沒有穩定工作、也缺乏美國報稅記錄,最終貸款金額被大幅壓縮。「銀行會要求你提供兩年的報稅文件。如果沒有,就算你帳戶裡有幾十萬美元,銀行也不一定敢把大額貸款批給你。」James 說道。這正是新移民最常遇到的誤區之一:以為存款能取代收入審核。
官方標準:收入是貸款的核心支柱
美國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制定了大部分銀行遵循的貸款規則。其中對「收入」的要求非常明確:
兩年報稅記錄
W-2:適用於受薪員工。
1099 或 Schedule C:適用於自僱人士或自由職業者。
連續性最重要,即便收入不高,也必須真實、穩定。
債務收入比(DTI, Debt-to-Income Ratio)
大部分常規貸款要求 DTI 不超過 43%。
意思是,如果您的月收入 1 萬美元,那麼每月的所有債務(房貸、車貸、信用卡等)加起來不能超過 4,300 美元。
就業穩定性
銀行會打電話核實雇主,確認申請人是否仍在職。
短期內頻繁換工作,可能會被銀行認為不穩定。
存款的角色:配角而非主角
這並不是說存款不重要。銀行會要求首付款(通常 20%),還會檢查是否有足夠的「預備金(Reserves)」,以應對失業或突發狀況。但這些都屬於「輔助條件」。最核心的,仍然是——你能不能穩定地每個月還錢。
常見誤區
誤區一:有存款就能貸
——錯!收入證明才是關鍵,存款只能作為輔助。
誤區二:自僱收入不透明
——錯!自僱人士必須報稅,否則銀行無法認可。
誤區三:換工作沒關係
——錯!短期內多次換工作,會讓銀行懷疑收入的穩定性。
給新移民的提醒
想在美國順利申請房貸,最好提前做好以下準備:
及早報稅:即使收入不高,也要報,連續性比金額更重要。
保留文件:工資單、報稅表、銀行流水帳都要留存好。
控制債務:保持債務收入比在 43% 以下。
報稅:收入和信用是兩條腿,缺一不可。
結語
James 的一線觀察,揭示了新移民最容易忽略的一個現實:貸款審核看的是「你能不能持續還錢」,而不是「你有多少存款」。美國的貸款制度強調可持續性,Fannie Mae、Freddie Mac 的規則也一再重申:收入才是房貸審核的核心支柱。對新移民來說,與其把錢全放進帳戶裡,不如踏實建立起報稅與收入紀錄。這樣,當您走進銀行時,才真正有底氣說:「我有能力,請放心把錢借給我。」
諮詢郵箱:chen84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