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訊】今日焦點:大陸「養老貸」剛火就涼?爆社會三大危機;昔日「超市王」被掏空20億?知情人爆驚人內幕;意大利簽20年能源大單!美國會降低歐盟的關稅嗎?
大陸「養老貸」剛火就涼?爆社會三大危機
前段時間,湖南約40家中小銀行發放「養老貸」,引發輿論關注。但在7月10日,湖南省農信聯社通知轄內銀行,暫停辦理「養老貸」業務,並撤下所有的宣傳資料。
據了解,「養老貸」是為了解決一些即將退休的居民,沒有足夠的錢來繳納養老金的問題。銀行貸款給這些居民,讓他們補繳社保,以便於居民在到達退休年齡時,順利領到養老金。
根據介紹資料,借款人的年齡要在65歲以下,且沒有領取養老金。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貸款,最高貸款額為9萬元(人民幣,下同),最長可以貸15年,利率在3.1%到3.45%之間。等借款人退休後,用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分期償還貸款本息。另外,由銀行為借款人購買商業保險,若借款人身故,由保險公司賠付剩餘貸款。
銀行計算顯示,如果貸款人借貸9萬元,每月需還款625.86元。按照當前政策,60歲辦理退休後,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8.48元,減去還款,每月還能剩餘182.62元。
看上去,「養老貸」似乎實現了三方共贏,參保人不用自己掏錢,銀行有業務可做,社保局增加了繳費人數及金額。
那麼,為什麼政府會取消「養老貸」呢?
評論員王赫稱,這是因為在實際操作中,「養老貸」是否合規是很模糊的。按照現行的貸款管理規定,貸款只能用於消費或生產經營。現在的問題是,補繳社保算不算消費?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
另外,「養老貸」有一定的風險。比如,利率比房貸還高,而且是固定的。如果今後國家調低利率,借款人就要承擔較高的資金成本。另外,由於相關制度並不明確,所有的風險均由借款人承擔,比如,萬一借款人發生意外,子女可能會面臨額外的經濟負擔。
即然如此,銀行為何還要推廣「養老貸」呢?這與中小銀行所面臨的困境有關。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目前有四千多家銀行機構,其中農商行、村鎮銀行占了一大半。這些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銀行,在過去的幾年裡,接連關停、重組,僅2024年,就有逾200家中小銀行被註銷。這些銀行面臨的問題,不是放不出去貸款,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借款人。「養老貸」就是這些中小銀行在困境中的一種嘗試。
但試水容易,走通卻難。「養老貸」缺乏頂層設計,比如制度是否允許這種貸款、風險如何分擔,政府又是否提供保障措施?目前,這些都沒有答案。如果沒有系統性的支持,中小銀行的金融創新等同於「單打獨鬥」,難以持久。
說完銀行,我們再來看看農民的養老問題。
中國農村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據統計,2020年,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1.2億,占農村人口的24%,預計到2028年,農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將突破30%,高於城市11個百分點。
現在農民主要依靠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項制度看似覆蓋面很廣,但實際上,養老金水平非常低。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水平是每月246元,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是每月平均594元。也就是說,農民領到的養老金,是全國最低標準的一半。也就是說,農民是無法依靠養老金來養老的。
更糟的是,大陸民眾的參保人數在不斷減少。從2020年到2025年5月,參保人數減少了近1,000萬,而從2020年到2024年,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卻增加了近2,000萬。也就是說,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這樣下去,養老基金乾涸只是時間問題。
以上三點,就是「養老貸」被社會熱議的原因,不管是中小銀行的困境、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是養老基金的乾涸,都不是能用貸款輕易解決的。繼續下去,反而會引發更多的問題,這可能就是當地政府一放一收的主要原因吧!
昔日「超市王」被掏空20億?知情人爆驚人內幕
最近,廣東深圳的「人人樂」連鎖超市,正式從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據悉,這個曾被稱為「一代超市王」的人人樂,因連續4年虧損,慘淡收場。
作為中國民營超市的代表,1996年成立的「人人樂」超市,一度風光無限。2007年,其銷售額突破百億(人民幣,下同);2010年成功上市,超募資金高達10.52億元,號稱「民營零售第一股」;2019年,入選2018年零售百強名單,在最鼎盛時期,「人人樂」在全國開設門店82家,網點遍布廣東、陝西、四川、天津、重慶、廣西、福建、湖南等省區的數十個大中城市,總營業面積超過107萬平方米。
但在2023年底,「人人樂」審計後的淨資產居然是「負3.87億元」;2024年4月,「人人樂」的財報顯示,淨資產更是下滑到「負4.04億元」,最終被判退市。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強大的一家民營企業,為何會落到如此地步呢?
化名李先生的知情人向大紀元透露,「人人樂」管理混亂,早就不是以前的那副光鮮模樣。
李先生稱,「人人樂」在2010年上市的時候,仰仗的是陝西西安的門店業績,因為當時深圳的銷售業績已經在下滑了。到了2018年,人人樂各門店的銷售狀況就已經非常差了。這是因為「人人樂」是家族式企業,管理混亂。超市的高管大多都是創始人何金明的親戚、同學等,採購高管更是如此,幾乎全部都是關係戶。更過分的是,自從老闆的太太掌管公司運營之後,竟然要求每家門店的店長進行空單銷售。
李先生解釋,所謂的空單銷售,就是指店長讓某人假裝顧客,購買商品。比如,購買一千斤豬肉,然後買單,用信用卡付款,但不用送貨,然後店員從後台把錢還給付款人。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真實銷售,只是從帳面上看,貨物銷售出去了,但實際上貨沒有動。這種空單從2018年持續到2022年,虛構銷售額高達二十多個億。
李先生稱,為了掏空人人樂,老闆何金明和他的太太宋琦成立中澳美通公司。這個公司專門向人人樂供貨,但價格很高。其貨物包括進口牛奶、紅酒、白酒等。比如,紅酒的進貨價是5元,但賣給門店的價格卻高達50元。就這樣,在8年裡的時間裡,搞了20多個億的內部供貨,直接把公司掏空。
李先生說,2019年,陝西西安的曲江新區管委會入主人人樂,但曲江當時只有21%的股份,指揮不了人人樂的管理層,人人樂的情況就這樣一路惡化。
大陸媒體稱,2021年至2023年,人人樂連續虧損,合計約為18.62億。2024年,人人樂為了保持上市地位,啟動「保殼」計劃。一方面,人人樂剝離不良資產止血;另一方面向關聯方出售資產完成重組。
李先生透露,人人樂的「保殼」計劃幾乎就要成功了,但在最後時刻,人人樂被高管與供應商等舉報,「保殼」計劃最終失敗了。
7月10日,人人樂超市員工在廣西南寧江南區的人人樂超市門口拉橫幅抗議,指控人人樂超市欠繳社保、拋棄員工。
李先生稱,這個事情很嚴重,但是沒有人管!這些員工大多是四五十歲,上有老下有小,工資不發,社保不交,又不給賠償,這等於是把他們逼上絕路啊!
李先生還稱,其實最慘的還是人人樂的供應商,很多供應商因為無法收回銷售款而倒閉。他說,「人人樂欠員工工資應該有數千萬,而欠供應商的則高達幾十億,僅深圳和西安兩地就有二十多億元。」
李先生最後稱,雖然深圳還有幾家門店在營業,但是店內空空蕩蕩,沒有貨賣,倒閉是遲早的事。
意大利簽20年能源大單 美國會降低歐盟的關稅嗎?
在歐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之際,歐洲最大的能源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團」(ENI),和美國簽下一份為期20年的天然氣採購協議。
網站政治客(Politico)在7月16日稱,埃尼集團與美國的能源出口商Venture Global達成協議,在未來的20年,埃尼集團每年從美國進口200萬噸液化天然氣。這是埃尼集團首次與美國天然氣生產商簽署長期合約。
Venture Global首席執行官邁克‧薩貝爾(Mike Sabel)表示,這份合同不僅是公司發展的一大里程碑;還顯示出,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在持續上升。
在美歐談判中,川普總統一直都希望歐洲能從美國「多買點產品」。他曾公開表示,「我告訴歐盟,他們必須大規模購買我們的石油和天然氣,來縮小美歐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否則,美國就只能一路徵收關稅了。」
在達成能源協議之前,意大利總理在與川普會面時,曾暗示川普,意大利會加大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用這份合同來縮小兩國之間的貿易差。
在上週六,也就是7月12日,川普在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關稅信函中表示,將從8月1日起,對歐盟出口產品徵收30%的關稅。
為避免高額關稅,歐盟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謝夫喬維奇(MarošŠefčovič)於7月16日再次飛往華盛頓,與美國進行會談,爭取在川普限定的最後期限內,與美國達成協議。
——《佳音時刻》製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