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訊】今日焦點:在美國出生不一定有國籍?移民局為限籍令做準備;釋永信被調查,背後折射中共高層內鬥?大陸樓市崩盤房價暴跌,業主多年打拚一夜清零。
在美出生不一定有國籍?移民局為限籍令做準備
為保護美國公民身分,今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發布「限籍令」。7月25日,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發布備忘錄,對「限籍令」進行詳細解讀。
在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下,一直以來的解讀是,無論父母身分如何,只要在美國出生,兒童自動獲得美國國籍。但川普政府認為,該解釋過於寬泛,不符合修正案中提到的「受其管轄」條款的原意。
川普政府在新行政令中明確提出,以下兩種情況,新生兒在出生時不再被視為「受美國管轄」,不被授予美國公民身分:
1. 母親非法居住在美國,在孩子出生時,父親不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
2. 孩子出生時,母親身分合法,但在美國只是是短暫居留,比如旅遊、學習、工作等;父親不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
也就是說,在川普政府的行政令中,新生嬰兒出生時,其父母雙方的身分極為重要。
目前,該行政令並未獲准實施。移民局發布備忘錄,只是為了解決與該行政令實施相關的法律問題,為其下一步具體實施做好準備。
在備忘錄中,移民局對「非法居留」「合法但暫時居留」等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同時明確,「非法身分」和「非法居留」並不一樣。
備忘錄中舉例說明,假釋入境美國的外國人沒有合法移民身分,但他們仍然被視為處於獲准停留的期限內,因此不構成「非法居留」。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在美國的身分合法。
釋永信被調查 背後折射中共高層內鬥?
7月27日,中共官方通報稱,少林寺現任住持、被稱為「少林寺CEO」的釋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的聯合調查。
7月29日,洛陽白馬寺方丈釋印樂接任少林寺住持。這意味著,雖然官方並沒有公布釋永信的調查結果,但釋永信的主持身分已被剝奪。
釋永信又被稱為「政治和尚」,他掌管少林寺長達38年,從1987年起全面主持少林寺寺務,期間經歷中共黨魁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
釋永信執掌少林寺後,在國內外大肆擴張少林寺商業帝國。習近平上台至今,少林寺已成為中共海外統戰滲透、「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參與者。
早在2015年,釋永信被同門弟子實名舉報收受巨額財物、私生活不檢點等。雖然舉報者稱,其手上有大量證據。但在2017年,官方的調查結果卻是「證據不足」。
當時很多人猜測,釋永信的「保護傘」除了江澤民及李長春等江系高層外,應該還有習近平的庇護。習近平自2012年當政後,大力反腐,大量高官落馬。但對被實名舉報的釋永信,卻輕輕放過。讓釋永信繼續帶領少林寺,進一步淪為習在海外統戰的戰略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時隔十年,在中共高層鬥爭激烈的現在,釋永信突然被抓,誰才是背後真正的推手?
評論員李燕銘在大紀元發文,有消息稱,習近平已經失勢,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與溫家寶等中共元老已成為左右中國政局的關鍵因素。
在「習近平軍中親信」不斷被清洗的背景下,釋永信備受關注。這是因為,釋永信與中共高層、軍方、統戰系統關係密切。他曾組織武僧團,為軍方特種部隊輸送人才,是特種部隊重要的士兵來源。
可以說,少林武校學員遍布中共各大「兵種、戰區、武警」的特種部隊,甚至北京衛戍區和中央警衛局,都有不少「僧兵」。這些部隊負責重大軍事行動和高層安保。
另外,釋永信與多位河南籍老軍頭關聯密切,包括中共上將、前黨魁江澤民的大祕、前總政治部副主任賈廷安;前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曹剛川等。
近兩年,多位河南籍軍頭被清洗,包括火箭軍司令李玉超、前陸軍副司令員尤海濤;出身少林寺的上將許世友等。
李燕銘認為,張又俠掌控軍權後,對軍隊進行清洗時,勢必要加強對這些特種部隊的甄別與整肅。因此,釋永信落馬或許與張又俠清洗軍隊裡的少林「僧兵」有關。
除此之外,釋永信落馬還有可能與團派有關。
溫家寶的政治盟友、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兩度視察少林寺,對釋永信將少林寺商業化一事極為不滿,早在20年前,她曾斥責釋永信,勒令他整治少林寺。
而新上任的少林寺住持釋印樂,曾在洛陽白馬寺擔任20年的方丈。他與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前總理溫家寶有一些歷史淵源。因此,外界認為,他與「團派」關係密切。
釋印樂的背景相對乾淨,20年來,在對待商業化的態度上,釋印樂與釋永信大相逕庭。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釋印樂提交了一份提案「關於佛教寺院名稱及佛教名稱和名號被作為商標註冊的問題的建議」。提案寫道,將佛教名稱名號、寺院名稱等作為商品的商標進行註冊,是在侵犯佛教的知識產權。另外,有些商標對佛教聲譽造成褻瀆和不敬,損壞了佛教的莊嚴、神聖與清淨。
釋印樂曾稱,「我不想評價少林寺,白馬寺堅持按照佛教傳統去做,更好地維護、保留、傳承佛教傳統、佛教文化。能聽到遊客說『白馬寺才像個寺廟樣』這簡單的評語,我們就很快樂,也就心安了。」
這句多年前的表態,看似隨意,但隨著他空降少林寺,這句話變得意味深長。
李燕銘認為,由此看來,釋永信被抓不僅是宗教界的一次變動,還有可能是中國高層權力鬥爭的縮影。
大陸樓市崩盤房價暴跌 業主多年打拚一夜清零
大陸房價不斷下跌,讓很多家庭的資產,在一夜之間清零。為了緩解壓力,不少人含著眼淚掛牌出售自己唯一的住房。
日前,廣東網友「三五」在網上發帖稱,為了結婚,他在2022年初,咬牙購買位於深圳福田的小兩房,總價600萬。他花光多年積蓄,湊夠首付200萬,每月還款一萬八。當時,公司沒有爆雷,年底還有獎金,夫妻倆的工資加起來,還能覆蓋月供。但在去年,他被公司裁員。之後,月供成了他難以承受的負擔。一邊是存款像流水一樣見底,一邊是雷打不動的月供扣款,每個月最焦慮的日子就是房貸扣款的那天。月供還不起,就想要賣房,但是新房購買有三年的禁售期。如今,好不容易過了禁售期,房價卻又大幅下跌。同小區房源掛牌價降了近120萬,就這樣還沒有賣出去,還會繼續往下降。
「三五」寫道,沒想到自己十年打拚、省吃儉用攢的錢,竟能如此快地灰飛煙滅。自從被裁員後,他一直沒有找到好工作,每天睡不好覺,焦慮、恐懼,覺得自己好失敗。多次夜裡醒來,他都會想,當初哪來的自信,能確保自己穩定收入30年?要是當初沒買房,要是能熬到現在或乾脆不買,那該多好。他想要「放手」,並預計,今年會有一大批跟他一樣的業主,寧願虧上百萬,也要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
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在7月29日發布帖文《賣掉唯一住房的人》,其中收集了三個典型的賣房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杭州的大福,在2021年花360萬買下「婚房」。當時大福在一家大企業做電商,月薪近3萬元,她丈夫是大廠一名程序員,工資不錯。
2024年1月,因公司虧損,她失業了。同年6月,她入職另一家公司,卻在轉正的前8天,被公司裁掉。而她的丈夫已經35歲了,合同只剩下幾個月,合同到期後,公司不會再和他續約,丈夫對此有所準備,早就張羅著找新公司。
在經濟的壓力下,大福最終賣了房,成交價僅有300萬。她說,加上裝修費、增值稅、中介費,以及房貸還的利息,這個房子讓她虧損逾百萬。賣房後的半個月,她天天都在哭。
第二個故事是浙江金華的曹玫,她說,自己曾購買過一套房子,入住半年後,覺得不對,以虧損逾30萬的價格賣出。在賣房後的五天裡,她瘦了六斤。
曹玫介紹,疫情之後,丈夫所在的銷售行業不景氣,加之患有肺癌的母親病情惡化,家裡每月支出至少需要3萬元。當時的房子不再保值,她又需要錢,所以就賣了房子。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沒有及時脫手,死扛到今天,她虧的就不是30萬,而是90萬了。
第三個故事是在北京工作過18年的林清,在幾人當中,她的壓力是最小的。2024年3月,林清的父親患病離世,2個月後,她賣掉了房子,轉而到天津工作。她稱,賣掉了每月要還9,000元的房子,變成了現在每月支付1,700元的房租,還不用交每年幾千塊的物業,感覺很輕鬆。
如今,中國多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等地,房價掉了三分之一,甚至腰斬。賣房被稱為止損,買房者自嘲是「入坑」。
有網友稱,「現在賣,這叫止損,中介說的對,應該感到慶幸。以後再想賣,那才叫割肉。」
雖然官方一再宣稱只有普通住宅價格下跌,一線大城市的高檔住宅仍然堅挺。但實際情況是,黃金地段頂流豪宅也在大幅下跌。
比如,北京海淀區核心位置的萬柳書院,房價最高時曾達36萬/平方米;今年6月,一套二手房的成交價為20萬/平方米,下跌約44%。
另外,在房天下網站上還有一套萬柳書院的房子,單價已經降到14萬元/平方米,自1月掛牌到現在已經半年了,還沒有賣出去。
上海頂級豪宅古北壹號,位於上海市閩航區、長寧區交界處,是上海的豪宅區,當年成交單價是25萬/平方米。今年6月,古北壹號一套房子的掛牌價為15萬/平方米,單價下跌了4成。
深圳頂極豪宅深圳灣一號,位於深圳灣的核心地段,房價最高時,房價曾達到35萬/平方米,如今房子的單價降到13萬/平方米,仍無人購買。
經濟學博士王至清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稱,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需求相當於沒有了。不但房產不行了,所有的消費全都慘跌。中國的樓市不可能再復甦。疫情導致中國人口大量消失。人口沒了,消費也就沒了。她說,「從歷史上來看,當一個國家三分之一的人口消亡的時候,這個國家基本上就崩盤了,政權也要垮台了」,只是中共還有一個世界市場,如果沒有這個,它早就完了。
——《紀元焦點》製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