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Randy Tatano報導/趙孜濟編譯)喬·內梅斯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仍然充分運用自己多年的經驗,修復那些精美的古董菸灰架。
俗話說,一個人的廢品是另一個人的寶藏。但把廢品變成美的東西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為此,你需要一位藝術家。但不是那種使用油畫或黏土的藝術家。
在這個案例中,這位藝術家是喬·內梅斯(Joe Nemes),一位88歲的機械師,他能在你可能會扔掉的東西裡看到美。多年來,他的日常工作是為各種機器製造功能性零件,而如今,他的作品卻是「炙手可熱」的。
為什麼?因為它們是菸灰架——1920年到1960年間流行的立式菸灰缸。你可能會在二手店裡發現一個,經過一個世紀的使用,布滿灰塵、陳舊不堪。而當內梅斯修復完它們後,即便你不抽菸,也可能想要一個放在家裡。
每一次修復都不一樣。
「沒有兩個煙缸是相同的。我有一些相似的,但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內梅斯說。他會在古董商場或二手店裡收集這些東西。修復好的菸灰架售價從5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

他已修復超過50個菸灰架。如果你認為他會通過出售這些菸灰架做成一門興旺的生意,那你就錯了,因為他實在捨不得賣掉。女兒丹尼斯曾建議他把它們拿去出售。
她告訴《大紀元時報》:「我說,『爸爸,世界各地的人都會很喜歡這些東西。』但他說,『不,我覺得我不想把它們處理掉。』」
內梅斯並不是為了賺錢。
「我可以賣掉它們,但這不是我創造它們的目的。」他說,「大多數時候,我拿到它們時狀態並不好,所以我會把它們打磨光亮,並做一些細節修復。」
他利用自己多年在機械車間的經驗來製作缺失的零件,比如菸灰缸的邊框。
「我買不鏽鋼板,然後用激光切割,再製作一個模具,這樣我就能把它彎曲成形。接著我把它們卡進位置裡。」內梅斯說。「這只是我會做的一件事。」

工藝之路
內梅斯一直對大多數人視為廢物的東西感到自在,因為他父親曾經營廢品生意。1929年時,那是俄亥俄州最大的汽車拆解場,而當內梅斯10歲時,這裡成了他最喜歡的去處。
「那是我小時候的遊樂場。」他說。「我會去廢品場,那裡有各種各樣的車。我想辦法弄明白怎麼發動一輛車。然後我就在裡面開車四處轉,這讓我父親很不高興。」
當父親問他在做什麼時,他只是簡單地回答說,他在學開車。
他對動手工作的熱愛可以追溯到1950年,當時14歲的他遇到了職業學校的校長。內梅斯仍記得那段對話:「他說:『如果你想學一門手藝,並且高中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來霍華德職業學校。如果你想去做別的事情,就不要來我們學校。』」他回憶道。
他選擇了機械車間作為自己的課堂。

畢業後,他曾在多個行業工作過,直到1985年買下了自己的機械車間。他至今仍然擁有它,由他四個女兒中的一個和孫女經營。他每週會去幾天,和10個員工共度時光,那是他感覺最自在的地方。
如今,美國正在大力推動年輕人對技工職業產生興趣。內梅斯說,做一名技工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嗯,這樣看吧」他說。「水管工最基本的工具就是一把水泵鉗、兩種螺絲刀和一把管鉗,他就能向你收100美元。
「機械車間是一門穩定的生意。而且隨著現代機器的使用,它是一個乾淨的環境;很安全。」
雖然這些工作報酬不錯,但內梅斯說,用雙手工作有一種超越薪水的特殊意義。
「這有很多創造性。它能讓你專注其中。」他說。
學習一門手藝的舊有污名也消失了。
「在過去,如果你去職業學校,別人會說:哦,你肯定是個笨蛋。」內梅斯說,「但我過得還挺成功的。」

他的女兒丹尼斯說,人們能從像她父親這樣的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這些八十多歲的老人有很多東西可以提供。」她說,「他們有著豐富的智慧。」
一位雇主曾給予內梅斯他認為是極高的評價。「他說,『如果你把喬丟到某個島上,他首先會做的就是四處走走,想辦法利用身邊的東西賺錢。』」內梅斯說。
隨著離90歲生日僅剩一年半,內梅斯將繼續尋找那些「粗糙中的鑽石」。

原文:「How an 88-Year-Old Machinist Turns ‘Junk’ Into Treasur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