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8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chael Wing報導/趙孜濟編譯)當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en)在夜晚把相機對準天空時,顏色會在他眼前跳躍。他在極光照片中看到強烈的色調,認為這是一個即將襲擊地球的大規模地磁事件的徵兆。
安德森居住在卡爾加里市,從事石油行業地質工作。通常情況下,在卡爾加里市區範圍內,很難看到極光(北極光),並且大多呈綠色。他會尋找城鎮北邊更黑暗的鄉村景色。他的攝影作品展示了粉色、紫色和黃色,這些都表明存在強烈的磁擾動。
「我們正進入他們所稱的磁極偏移(magnetic pole excursion)階段。」68歲的安德森對《大紀元時報》說。
這意味著地球的磁極可能很快會交換位置,正極性取代負極性,反之亦然。他說,隨著這一事件的臨近,地球的磁場往往會有些鬆動。
「整個地球的磁場一直在急劇減弱,所以我們現在的磁場防禦能力少了很多。」安德森說。
來自太陽的太陽風持續不斷地轟擊地球,現在衝擊更為猛烈,而地磁風暴已知會擾亂電網和通信設備。
但它們也會帶來驚人的極光景觀。


自從小時候父母給他買了一台望遠鏡後,安德森就對天文攝影痴迷,如今已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極光獵人專家。他拍攝夜空已有50年。去年,在當前太陽活動周期的高峰期,他在晴朗的夜晚——甚至在並不晴朗的夜晚——都會外出追逐極光。
前年春天的一個夜晚,一道強烈的紫色極光如此強烈,以至於穿透了煙霧瀰漫的空氣。儘管能見度低,他還是驅車向北以避開城市燈光,發現極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那是360度的覆蓋。」他說。他當時與大約30位來自當地追光社區的朋友會合。他們這些年來已經找到很多適合拍攝極光的最佳地點。


安德森拍攝的照片證明了地球磁層的衰退。他說地球的磁極偏移「已經逾期一百萬年」,因此下一次可能隨時發生。
「上一次大規模的偏移是在42,000年前。」他說。
幾年前,安德森加入了這一群體,他們是業餘的夜間攝影愛好者。許多人和他一樣是地質學家,或者白天是技工。這個群體形成於數碼相機出現之後,那時在黑暗中拍攝才成為可能。而到那時,他已經掌握了膠片手動拍攝,這一技能在夜間攝影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儘管如今的智能手機也能拍出鮮豔的極光,他的手動拍攝的數碼照片仍然非常出色。
「人們現在不知道怎麼用相機了」,他說,並補充道,人工智能已經取代了手動設置。「我一輩子都用手動拍攝。這是從膠片開始的好處之一。」
當時追逐極光的想法還是新鮮事物。安德森和他的同伴們開闢了新領域。「卡爾加里是地球上最大、最亮的城市之一」,他說。「為了遠離燈光,你必須到城外去。」



他們驅車前往城市邊界以北。安德森更喜歡鄉村的池塘和水域,因為它們能反射出色彩斑斕的天空。
這些年來,城市不斷擴張,一條燈火通明的環路把他們推得更往北。自那以後,安德森一直在拍攝夜空,並且在9月1日那天出門拍攝,他說這一天對極光來說很特別。
他說,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Carrington Event)是「人類歷史上記錄到的最大太陽耀斑。」「它實際上造成了全球極光。」


卡林頓事件發生時,太陽上的一次耀斑爆發向外層空間拋射出巨量等離子體。在太陽風推動下,它以極快的速度沖向地球,並以一半的正常時間到達,引發了混亂。電報站被電擊;有些甚至被燒毀。
但極光卻如夢似幻。
北極光出現在最南至熱帶的地方,據說照亮夜空如此明亮,以至於人們能借光閱讀報紙。它們散發出鮮明的深紅色,以及紫色、綠色和黃色的色調。
當安德森今天看到這樣的顏色時,他會感到興奮。
「如果你把不同的綠色、紅色和粉色組合在一起,你可以創造出各種顏色,包括橙色、黃色——就像電視一樣。」他說,並指出這些顏色背後有科學原因,並非隨機。
他說,亮綠色是極光的主要顏色。這是當等離子進入地球磁層時,使氧分子O²激發發光所致。氮氣N²是我們大氣層的另一主要成分,它能產生鮮豔的粉紅色。
當然,氧和氮分子不止一種。還有O¹和N¹。它們分布在不同高度,被等離子激發時會造成不同的色彩變化。

「更高的地方,會有這種紅色的O¹。」安德森說。「你會在亮綠色氧氣下方看到一條粉色的邊緣,然後粉色和綠色結合在一起。」
有時這些色調會結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極光彩虹。「你會在亮綠色氧氣下看到這種粉色的邊緣,」他說,談到典型的效果。
「中間的一條帶子會顯得有點金黃色。這很迷人。」
以下是更多約翰‧安德森的極光照片






原文「『It Was 360 Degrees』: Calgary Photographer Captures Auroras in All Directions as Solar Storms Herald ‘Pole Excursion』’」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