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攝影師叢林中捕捉罕見的「蠟筆色」鳥

【2025年07月22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chael Wing報導/趙孜濟編譯)攝影師托尼‧德沃拉克(Tony Dvorak)背著相機穿越蟲蟻橫行的沼澤、悶熱潮濕的雨林,甚至偶爾踏入墓地,只為在全球範圍內追尋鶯類——這些外表華麗、視覺衝擊力極強的小鳥。

白天,他在紐約州水牛城市中心的一家辦公室上班,午休時常常前往森林草坪公墓(Forest Lawn cemetery)。他說,那是一片混凝土叢林中的綠色綠洲。就在某次午間小憩時,他心裡惦記著鳥友圈裡流傳的一條最新傳聞:「有一隻豔麗的雄性金黃林鶯(Prothonotary warblers)在那兒出沒。」

46歲的德沃拉克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看到那隻「像黃色水泡般」的鶯鳥正在離他約50英尺遠的一棵樹根部獵食昆蟲。

「金黃林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鳥類。」他說,這種鳥的名字源於羅馬天主教會中穿著黃色法袍的書記官。「這些鳥在繁殖季時,喙竟會變成黑色。」

他按下快門,就這樣,又在他的「鶯鳥心願名單」上增加了一隻新成員。

托尼‧德沃拉克在紐約州水牛城的森林草坪公墓拍攝了這隻金黃林鶯。(由Tony Dvorak提供)
金黃林鶯在水牛城這位攝影師面前「表演」了一番。(由Tony Dvorak提供)

德沃拉克曾跋涉美國東部、加拿大,甚至其它大洲,只為拍攝數百種鶯類和其它鳥類。

「最終,我完成了親眼看到所有50種北美鶯類的旅程。」他說,「但拍攝它們全部的征途仍在繼續。」

德沃拉克的鳥類探索之旅開始於他第一次接觸單反相機之際,那是數碼攝影剛剛興起、膠片相機開始向數碼相機過渡的時代。他起初拍攝雪鴞,隨後發現了鶯類,從此便深深著迷。

「我完全驚歎於它們的外貌。」他說。

幸運的是,他的工作、妻子和孩子都支持他的環球旅行。去年的一次印度出差,讓德沃拉克有機會在車上拍到寶石般耀眼的印度佛法僧鳥(Indian roller)。

一隻印度佛法僧鳥。(由Tony Dvorak提供)

「它們常常棲息在鐵絲圍欄上,捕捉毫無防備的蜥蜴、蚱蜢,還有甲蟲。」他說,並補充道,印度佛法僧鳥分布範圍廣,從伊拉克東部到印度和斯里蘭卡,但絕不會出現在紐約上州。他笑稱,這次與佛法僧鳥的罕見邂逅讓他「快門手指發癢」,焦躁得幾乎需要吃安定藥(Xanax)來鎮定。

鶯類總是讓他如此興奮。

「朋友們在野外看到我拍照時會說我看起來『很專注』。」德沃拉克說,「我感覺自己完全『進入狀態』——我與拍攝對象、背景、光線和姿態融為一體。」

在斯里蘭卡的辛哈拉加森林保護區(Sinharaja Forest Reserve),德沃拉克與斯里蘭卡藍鵲(Sri Lanka blue magpie)面對面,這隻鳥是他的「聖杯鳥」,他說它看起來就像「一個發著高燒的幼童用緊握的蠟筆塗鴉出來的樣子」。

斯里蘭卡藍鵲,德沃拉克的「聖杯鳥」。(由Tony Dvorak提供)

他看到這些鳥藍得發亮的羽毛襯著紅褐色的頭、脖子和翅膀,幾隻藍鵲從他身邊掠過,僅幾英尺之遙。儘管斷斷續續地下著雨,但德沃拉克為這一刻已等待許久。

「這等待太值得了!」他說,「它們的表現簡直像劇本寫好的一樣完美。」

棲息在樹冠層的斯里蘭卡藍鵲不僅極為罕見,而且受到保護。幸運的是,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有方,使這次邂逅成為可能。

在探索鶯類世界的旅途中,德沃拉克遇見了紅臉露西鶯、格雷斯鶯以及紅斑鶯。他也拍攝了科利馬鶯、金頰鶯和熱帶擬鶯。

托尼‧德沃拉克的近照。(由Tony Dvorak提供)
北方擬鶯(Northern parula),世界上最小的鶯類之一。(由Tony Dvorak提供)
紅樹林鶯(mangrove warbler)。(由Tony Dvorak提供)
紫臀太陽鳥(purple-rumped sunbird),拍攝於印度班加羅爾。(由Tony Dvorak提供)
紫臀太陽鳥。(由Tony Dvorak提供)
天藍鶯(cerulean warbler)。(由Tony Dvorak提供)
亞洲綠翅鳩(Asian emerald dove)。(由Tony Dvorak提供)
猩紅唐納雀(scarlet tanager)。(由Tony Dvorak提供)

但有時,這些鮮豔的鳥類也會在家門口被發現。德沃拉克的旅程曾帶他來到加拿大阿岡昆省立公園(Algonquin Provincial Park),他說那裡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夢幻之地」,「北方的針葉林與南方的闊葉林在此交匯」,他稱那裡為「純粹的魔法」。

「我在那裡拍攝了黃昏朱雀、松朱雀,還有白翅和紅交嘴雀。」他說。

他還提到了一隻康涅狄格鶯(Connecticut warbler),他稱它是他的「天敵鳥」(nemesis bird),他終於在威斯康星州的沼澤地中拍到它的照片。當他駕車穿越濕地時,聽到了這隻康涅狄格鶯的鳴叫,立即急剎車跳下車,拿起相機追去。

康涅狄格鶯,這位攝影師長期追逐的「天敵鳥」。(由Tony Dvorak提供)
紅斑鶯(painted redstart)。(由Tony Dvorak提供)
彩繪唐納雀(painted bunting)。(由Tony Dvorak提供)
北方擬鶯(northern parula)。(由Tony Dvorak提供)
戴帽鶯(hooded warbler)。(由Tony Dvorak提供)

隨著鶯類的鳴唱聲,德沃拉克找到了目標並準備拍攝。

「那一刻,腎上腺素的爆發與必須保持冷靜之間爆發了衝突。」他說。他不能有任何迅速的動作。他緩緩舉起相機,慢慢蹲下。拍下照片後,他想回到車上,但是因為太激動而差點忘記車停在哪兒。

這一刻的強烈情緒,對德沃拉克而言,幾乎是一種超越現實的體驗。

當他對準一隻罕見的鶯類時,他會聚精會神,沉醉於「曝光三角」——光圈設置、快門速度和ISO值。

「當我站在相機後、面對一隻有趣的鳥時。」他說,「所有壓力都會煙消雲散。」

原文「Photographer With a Passion for Warblers Captures Rare 『Crayon-Colored』 Bird In Jungles of Sri Lanka」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23 17:58 | 修改:2025-07-23 17:5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