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與健康科普:武術中的穴位智慧

專訪警拳道武功學院院長陶忠先

記者/郭簡

提到武術,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打鬥」或「表演」。但在傳統武術裡,還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核心——經絡穴位。這套來自中醫理論的知識,不僅在防身格鬥裡發揮作用,更能幫助練武者養生、避免運動傷害,甚至提升身體潛能。那麼,經絡穴位在武術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一、經絡與穴位是什麼?

「人體是個小宇宙,與日月星辰相對應。」陶忠先院長告訴記者,傳統武術講求的經絡與穴位,並不是玄學,而是古人對人體長期觀察的結果。在中醫的世界裡,經絡好比地下鐵道,穴位就是一個個站點,氣血則像列車,沿著經絡運行,經過穴位停留、調節。當經絡暢通,身體就能健康;一旦堵塞,則可能出現疼痛、僵硬甚至疾病。內家拳講‘一動全身動’,實際上就是要求全身經絡貫通、氣血協調。」陶忠先解釋道。

二、經絡穴位在武術訓練中的作用

1. 提升打擊效率

 很多拳法強調「寸勁」——短距離發力卻能造成強烈震動。陶忠先說:「打在穴位上,效果完全不同。比如攻擊太陽穴、頸側動脈,比隨意一拳打在肩膀上更能讓對手失去平衡。」

2. 幫助力量傳導

 經絡理論強調「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練武時如果僅靠單一肌肉發力,容易僵硬耗能;但若能調動經絡線路,力量就能從腳跟串到拳頭,形成「整勁」。陶忠先笑著說:「高手看似輕輕一推,就能讓對方跌出數步,靠的就是經絡貫通。经络通,运气快,力大無窮。」

3. 指導呼吸與節奏

 「呼吸能推動氣血沿經絡流動,讓身體更協調。」他舉例,巧妙的呼氣(出气),打出拳脚速度更快,更有爆发力,力量更集中,吸氣時收式則能吸进空气中大量的养分滋养脏腑,同时幫助身心放鬆。

 三、經絡知識如何預防運動傷害

1. 預防拉傷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陶忠先引用古語說。武術訓練裡常見的壓腿、拉筋,不僅是柔韌性訓練,也是打開經絡的方式。經絡暢通,出招幅度更大,且不容易拉傷。

2. 減少關節磨損

 他提醒,很多人練拳膝蓋痛、腰椎痛,其實是因為用力方向不對。「力量走經絡,就不會頂在關節上。」正確的站樁和步伐,能避免這些問題。

3. 加速恢復

 若訓練後出現酸痛,全身需放松,用两手拍打全身、两腿进行物理震撞刺激,特别是拍打任督二脉、按壓足三里、合谷等穴,常常能幫助身體更快恢復。」

四、經絡如何幫助提升體能

1. 增強耐力

 經絡理論強調「血靠气带动而行,力靠血传递而通,氣行則血行,血行则力猛,長期訓練者,往往经络畅通、脏腑功能好。

2. 提高爆發力

 「當經絡暢通,肌肉和關節就不再僵硬,能在瞬間把全身力量集中到一點,爆发力驚人。」陶忠先說,這就是內勁外放和拳脚巧妙配合带来的结果。

3. 增強平衡與協調

 經絡遍布全身,讓前後、左右、上下彼此連繫。「很多武術家年紀大了依然不容易摔倒,就是因為經絡通暢,身體平衡感好。」

五、以練養身:武術與經絡的結合

那麼,如何做到「以練養身」?陶忠先的答案是:把經絡觀念融入日常訓練。

動作配合呼吸:出拳呼氣,收拳吸氣,既能提升打擊效果,也能調節自律神經。

招式配合穴位刺激:一些動作本身就是「動態按摩」。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开通经络目的,健身、養生随之而来,長期練習,必定身心健康。

六、結語

「中醫、武術、氣功,皆出於黃老之術。」陶忠先總結道,「人體的經絡穴位,是古人留下的身體地圖。懂經絡,就能在實戰裡更有效,在養生中得健康。」在今天的美國社會,許多人學武術並不一定要上擂台,但如果能理解經絡,把它用在日常訓練裡,就能做到「以練養身」。

警拳道武功學院

聯繫電話:408 896 0999

每週一 三 五 下午 六點開始教课

發佈:2025-10-06 16:10 | 修改:2025-10-06 17:2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