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聖荷西報導】加拿大民運領袖盛雪,於10月15日(週三)晚間,在聖荷西與灣區民運人士座談,分享其三十多年投入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與實務經驗。她強調,反共是時代使命,也能讓人快樂地生活。
活動由中國民主黨舊金山黨部主辦,主席方政、中國人權執行主任周鋒鎖等二十多位民運人士與會,共同參加座談。

盛雪在座談會上。(薛明珠/大紀元)

會上,眾人寫明信片聲援被囚的張雅笛。(薛明珠/大紀元)
盛雪回顧說,自己出身長期受迫害家庭,走上民運並非偶然,而是命運使然。她指出,過去四十年來,民運常被污名與誤解,但仍有許多人在默默堅守,「有的人累了、老了、病了,但他們曾一起走過這段歷史」,這段歷史不應被抹去。
她反駁「從事民運就要放棄正常生活」的刻板印象,並以自身為例說明:在加拿大,她出版過8本著作、兩度獲得詩歌獎、演出電影與舞臺劇、拿過3個新聞獎與伊麗莎白女王紀念勳章,但始終把反共視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業。
談及實務方面,盛雪坦言,為了支持各項活動,她在海外曾做過十五種以上工作,以籌措經費,包括在洗衣店、農場、加油站、餐館工作;當過報社記者、作家、配音員和群眾演員等。她也多次主辦國際會議、大型人權論壇,以及推動中藏對話。她強調,年輕人不要以為走入民運就得犧牲一切,這條路仍可以豐富多彩。
反共之路也充滿艱辛。她在會中提到,長期以來,她飽受網絡誹謗與有組織攻擊之苦,特別是來自昔日信任的朋友與同道的反目,更讓她心痛難當。她曾因壓力崩潰,求助心理醫生卻被拒診,「那天我在麥當勞痛哭,覺得連看心理醫生的權利都沒有。哭過之後,我想,那就靠自己吧」。
她舉例說,中共曾操控電報群組,對她發動攻擊,她的丈夫、87歲的叔叔,與她妹妹都被拉入群內受辱。該群被設為無法退出、無法回應,只能被動觀看,長年存在至今,可見中共手段之惡劣。
盛雪感念母親與丈夫多年無怨的支持與陪伴,「他們陪我一起捱打、一起承受,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我特別感恩」。她提醒女性要特別堅強,因為攻擊常帶性別針對性;她也強調團結的重要:「你再強大,也不足以對抗暴政,我們要結成同盟。」
當晚座談會氣氛熱烈,討論內容廣泛,從中國內部獨立運動的前景、海外民運的挑戰與策略,到清朝和平退位與孫中山革命的歷史轉折,甚至談及生活中的家務分工。針對國內個人抗爭的風險,盛雪指出,在當前高壓監控的環境下,不宜進行孤注一擲的行動,應以海外動員、國際壓力,與有組織的準備為主,並重視自我保護與應變。
會上,華語青年挺藏會會長段荊棘,呼籲外界持續關注被中共拘押的編輯張雅笛,並推動漢藏之間的理解與對話。現場與會者也響應倡議,紛紛提筆寫下明信片,寄給仍被關押在看守所的張雅笛,以表關懷與聲援。◇

會議現場。(薛明珠/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