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帕洛阿圖報導】矽谷臺美產業科技協會(TAITA-SV),於10月25日(週六),在 Palo Alto 盛大舉辦年度大會,今年以「智慧機器 × 韌性未來」為主題,匯聚來自臺灣產學專家與矽谷科技菁英,共同探討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產業的前瞻發展,吸引逾240位嘉賓出席。

Cupertino市長趙良方、Fremont榮譽市長高敘加等參加了晚宴。(薛明珠/大紀元)
連結臺灣與矽谷 推動科技與文化交流

年會主席劉嘉寧致詞。(薛明珠/大紀元)
晚宴上,年會主席劉嘉寧(Servina Liu)致開幕詞,她表示,TAITA 一直以促進臺灣與矽谷的科技與文化交流為使命。今年三分之一的講者來自臺灣,使會議成為跨國產業與專業網絡的重要平臺。她強調,AI 已是全球趨勢,必須掌握並應用於未來產業。

即將卸任的會長余人仰致詞。(薛明珠/大紀元)
即將卸任的會長余人仰(Luc Yu),回顧協會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感謝創會人邱俊邦及志工的奉獻,並引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話指出:「有愛心與願意付出的人,永遠不會被 AI 取代。」他並介紹「Taiwan Echo 計畫」,透過音樂與文化串聯臺灣與矽谷,促進跨世代交流,展現 TAITA 的凝聚力與社群精神。

晚宴上的會長交接儀式。(薛明珠/大紀元)
晚宴舉行隆重的會長交接儀式,卸任會長余人仰,將會務正式移交予副會長兼年會主席劉嘉寧。典禮由駐舊金山辦事處處長伍志翔及南灣僑教中心主任莊雅淑,代表僑委會頒贈賀狀與感謝狀,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

創會會長、前國策顧問邱俊邦。(薛明珠/大紀元)
創會會長、前國策顧問邱俊邦受訪時表示,TAITA成立於2003年,宗旨是連結臺灣與矽谷的創新與製造優勢,結合臺灣的製造實力與矽谷的開放創新能量,讓雙方在全球科技生態中相互壯大。
主題演講:AI 賦能智慧機器人

羅仁權博士。(薛明珠/大紀元)
交接儀式後,晚宴由 IEEE《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聯合總編輯羅仁權博士(Ren C. Luo),主講「AI 賦能智慧機器人:應用與商機」。他對大紀元表示,AI 是機器人的「大腦」,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LM)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可在虛擬環境中訓練機器人,應用於照護、烹飪、醫療等場景。
羅博士強調,安全性與可靠性是未來發展的核心,AI 機器人將如自駕車般逐步被社會接受,並在高齡化社會中發揮醫療與長照效能,帶來龐大產業機會。
專題論壇聚焦 AI 應用與產業安全
下午論壇邀請多位重量級講者登臺,包括工研院(ITRI)執行副總胡竹生博士、ANSYS 首席專家張鴻嘉博士(Norman Chang)、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博士,以及多位矽谷與臺灣創投代表。
討論主題涵蓋 AI 技術在機器人與工業應用的落地實踐、實體與能動 AI 的系統共優化、AI 產業中的商業機密與國安挑戰,以及創投界對產業趨勢的觀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博士,接受大紀元採訪。(薛明珠/大紀元)
林志潔教授告訴大紀元,AI 時代營業祕密的重要性正大幅提升。她強調,企業在研發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資料與訓練模型,多屬營業祕密,若未妥善保護,恐導致競爭優勢流失。她提醒業者應妥善區分專利與商業機密,並警惕與生成式 AI 互動時的資料安全,避免誤洩公司機密。

赫侖科技創辦人羅元玠分享,智慧機器人不需太聰明。(薛明珠/大紀元)
赫侖科技創辦人羅元玠對記者表示,智慧機器人不需像人類一樣聰明,只要能自動完成任務即可。建立信任的關鍵在於機械手臂具備「反應行為」與「預測行為」,能即時反應環境並清楚呈現動作流程。他預測未來兩三年內,工業機械手臂,將從工具進化為能學習、越用越聰明的智慧夥伴。
晚宴還安排了結合 AI 與藝術的音樂演出,除了精采表演外,主辦單位也準備了豐富的抽獎活動,並頒發 TAITA 獎學金,表彰優秀青年學子,為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年會上的年輕世代。(薛明珠/大紀元)

年會上的年輕世代。(薛明珠/大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