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8日訊】(記者Aaron Gifford報導/張純之編譯)潔西卡·伊安納奇諾(Jessica Iannacchino)最終來到了紐約市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但夢想中的職業卻始終未能實現。
21歲、來自紐約州波基普西(Poughkeepsie)的她,曾在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與佛羅里達州的公立大學就讀;為取得廣告學學士學位支付外州學費,並承諾在未來幾年內每月償還學生貸款。潔西卡搬到曼哈頓,希望能在業界找到立足點,但所有大門都沒為她敞開。
為了支付房租,她靠外送外賣維持生計,並在表演中找到樂趣,出演過幾個小角色。她的幾位朋友同樣無法在所學領域找到工作,還為就讀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大學而背負了昂貴學貸。
「我們搬來這裡是為了尋找職業機會,但發現競爭激烈,工作市場也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潔西卡告訴《大紀元時報》:「經濟壓力很大,而且不知何時才有轉機。」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期的一項調查正好印證了潔西卡的處境:10位成年人中有7位認為美國高等教育體系走向錯誤方向,比五年前持此看法者(56%)大幅增加。
政策專家、聯邦立法者與川普總統皆意識到美國人對「上大學是否值得」的懷疑,正在推動提升教育投資回報率的透明度。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教育自由中心的研究員安德魯·吉倫(Andrew Gillen)表示:「大學學位已不再是昔日那張通往美國夢與中產階級的自動入場券。情況其實早已如此,只是公眾認知才剛趕上現實。」
美國人為何產生懷疑
皮尤的調查顯示,3,445名受訪者中有79%認為高校在維持學費的可負擔性方面表現不佳,且超過一半的人認為高校在培養學生獲得高薪工作的能力上屬一般或較差。
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最新的《教育回報報告》(Education Pays),2021年,美國25至29歲人群中有39%擁有學士學位,較40年前的22%大幅上升。該報告同時指出,四年制學位持有者的收入中位數為73,300美元,高中畢業生為44,300美元,副學士學位為52,100美元。
然而,這些常被高中升學顧問引用的數據非常籠統,並不適用於所有科系。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普雷斯頓·庫珀(Preston Cooper)今年發表的研究指出,23%的學士學位與43%的碩士學位實際上帶來「負報酬」。
庫珀在4月的報告中寫道:「所有大學都應遵守教育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學生不應因上大學而在財務上變得更糟。」
美國教育部的「大學計分卡」(College Scorecard)線上工具,提供按學位類型、主修與學校區分的畢業生收入中位數資料。例如,搜尋社會學學士課程時,可見全美有1,003所大學提供該科系,但多數未列出畢業生的收入與債務中位數。
康乃狄克州阿爾伯圖斯·馬格努斯學院(Albertus Magnus College)是少數提供數據的學校之一。根據17位畢業生的回覆計算,該校社會學課程的學生在畢業四年後收入中位數為42,513美元,貸款中位數為34,360美元。
2020年,吉倫在報告中指出,全美超過3,700個大學課程未通過「債務收入比測試」,至少7,000個課程處於風險邊緣。
他表示,考慮到自那以來已有超過100所高校關閉,且數百萬學生正為學貸所苦,全美各校各專業都應設有以聯邦所得稅數據為基礎的投資報酬率計算工具,而非僅依賴畢業生自願提供的資料。
「這能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思考上大學的意義。」吉倫對《大紀元時報》說。
聯邦層面的關注
川普提出的「高等教育學術卓越協約」(Compact for Academic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已提供給全美多所院校,若學校同意在招生、聘任、公正性及可負擔性與透明度等方面遵守若干條件,將在聯邦資金分配上獲得優先考慮。其中一項規定要求學校必須公開列出各專業與各課程的畢業生的平均收入。
一個由大學教授組成的小組於10月28日在異見學院(Heterodox Academy)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表示,他們支持該協約所提出的成本控制、透明化與問責機制。
南加州大學化學教授安娜·克里洛夫(Anna Krylov)說:「學術卓越性正遭到侵蝕,這是一個我們必須正視的大問題。」
在國會中,跨黨派的「大學透明法案」(College Transparency Act)於7月底重新在眾議院與參議院提出。如果該法案通過,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將負責分析高等教育的成本與經濟援助,並評估學生的入學模式、畢業率,以及「大學畢業後的結果」。
共和黨眾議員們在近期一場小組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他們深知選區內許多年輕人背負沉重的學貸,卻難以找到薪資體面的工作。
來自威斯康星州的共和黨眾議員格倫·格羅思曼(Glenn Grothman)指出,他選區內沃爾瑪公司的21歲卡車司機的年薪約13.5萬美元,而他最近在當地一家雜貨店遇到的一位擁有碩士學位的收銀員,薪資幾乎接近最低工資。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他說,「這已成為常態。」
沃爾瑪方面表示,公司卡車司機的年收入最高可達11萬美元。
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
美國傳統大學適齡學生人口正持續下降。由於學生基數縮減,許多高校面臨財務困境,未來幾年內預計將有更多學校關閉。
從K-12學區、州立大學課程以及職場培訓合作計劃的網站可見,全美各地的高中生如今能在取得文憑前修習大學學分,這進一步影響了高校的入學人數與收入。此外,職業教育與學徒計劃也正在復甦。
吉倫表示,即使高校拒絕川普總統要求公開各學科畢業生平均收入的呼籲,市場力量最終也會發揮作用。學校無法長期維持那些招生稀少、投資報酬率低的「幽靈科系」。
「以高校的運作方式來看,往往得等到危機發生時他們才會作出變革。」他說,「我認為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儘管如此,對那些願意在成年後放下青少年時期夢想的人而言,仍有新的機會可尋。來自紐約州羅馬市(Rome)的內森·夏普(Nathan Sharpe)曾報名就讀莫霍克谷社區學院(Mohawk Valley Community College)的電腦科學課程,因為校方宣傳畢業後可望年薪達6萬美元。
十年後,夏普卻未曾在該領域收到任何工作邀請。他先從支付處理員一路做到當地銀行的業務分析師,之後轉職到一家銅製品製造廠,目前在該公司擔任化學技術人員。
「那個學位除了能讓我自豪地說自己是家族中第一個完成大學學業的人之外,基本上毫無用處。」夏普告訴《大紀元時報》,「我會讓兒子更傾向選擇技術性強的職業——像是水管工或電工之類的。我不希望他重蹈我的覆轍,那讓我浪費了好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