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鬆動為何要儘早治療 牙周科專家解疑

【2025年11月08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很多人有過牙齒鬆動的經歷,可能沒有當回事。但專科牙醫認為,牙齒鬆動看似小事,卻可能是關係健康的大問題。

專科牙醫認為,牙齒鬆動看似小事,卻可能是關係健康的大問題。示意圖。(Shutterstock)

南加州橙縣塔斯廷市(Tustin)Iconic Dentistry牙周專科醫生和植牙專家盧嘯晨近期遇到一位患者諮詢:自己平時很重視牙齒保健,每天刷牙做牙線,牙齒還是鬆動了,最後有一顆牙齒脫落,是什麼原因?

盧醫生近日受訪時表示,牙齒鬆動或脫落主要由牙周病引起;具體而言,牙周病造成的牙床骨流失是主因。

他接診的牙周病患者大多由全科牙醫轉診而來,每年多達數百人。

有的患者牙齦出血已十幾年,但覺得家裡長輩也出現過這類問題,以為到了一定年齡牙齦就會出血,一直不重視;也有的患者沒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有了牙周病卻不知道,造成牙齒鬆動或脫落。

牙周病是牙齒鬆脫主因

盧醫生說,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剛開始沒什麼感覺,可能只是牙齦輕微發炎出血,也沒有痛感。患者可能以為有一點出血是正常的,很快就好。這也是很多牙周病患者忽視早期治療的原因。也有一些患者小時候形成了「牙科恐懼症」,不願意定期看牙齒,也會造成很晚才發現自己患有牙周病。

他指出,牙齦發炎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牙齒下方的骨骼組織慢慢流失,這時就變成了牙周病。用X光也能看出牙床骨明顯變窄,無法很好地支撐牙齒,導致牙齒鬆動。

經常洗牙的人也可能患牙周病,因為有些全科牙醫或潔牙師可能會「漏診」——個別人的技術會侷限在牙齒本身,而忽視牙周問題。盧醫生介紹說:「一般轉診到我這邊來看牙周的患者,牙槽骨都已經流失到一定程度。這類患者即使每天刷牙、做牙線、包括定期洗牙,也已經無法逆轉牙周病問題。」

他表示,發展到牙周病階段,專科醫生一般只能通過深層洗牙或藥物治療,減輕牙周病症狀、延緩病情、推遲牙齒脫落時間,「如果不做治療,牙槽骨流失會更快,牙齒會更早脫落」。

外傷也可能造成牙齒鬆動,但與牙槽骨流失無關;另外,年齡也不是牙周病的病因。很多患者以為,上了年紀,牙齒自然會鬆動脫落;其實,如果牙周健康,即使年齡很大,牙齒也不會鬆脫。

如何防止牙齒鬆脫

如何避免牙齒鬆動和脫落?盧醫生提醒,在牙齒剛開始出現鬆動時,就找專科醫生治療,是對自己牙齒最好的照顧。很多患者自己覺得牙齒只是有點晃動,沒那麼嚴重,還能咬東西,結果耽誤了治療時機,直到有一天突然感到牙齒晃動厲害、突然脫落。

「到了自動脫落階段,牙床骨流失已經很嚴重,過了那個臨界點,病情就到了不可逆的狀態。」盧醫生強調,早發現早治療,或許可以避免最壞的結果。

盧醫生指出,牙周病可能在第一顆恆牙——「六歲齒」萌出時就埋下病根,到二十多歲或三四十歲才被注意到。在六歲齒萌出後,如果每天未認真清理牙齒,食物殘渣在牙齒周圍形成牙結石,會為日後牙周病埋下伏筆。

因此,作為父母,在孩子幼小時就要及時帶其看牙醫、檢查口腔,必要時做深度洗牙。這樣,即使孩子長大後罹患牙周炎,由於經常看牙醫,也可避免牙床骨流失發展到不可逆的程度。他進一步表示:「從理論上講,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清潔牙齒習慣,完全可以杜絕牙周病,但大部分人做不到。」

盧醫師還介紹,牙周病目前無法根治,治療只能盡力抑制其惡化、以減緩牙齒鬆動、延長牙齒壽命。採取的辦法之一,是用樹脂等材料把晃動的牙齒和旁邊的好牙齒固定在一起。對於年輕人快速發展的侵襲性牙周病,可採取深度洗牙、抗生素洗牙及激光等手法治療,以降低牙齒脫落風險。◇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11-08 19:57 | 修改:2025-11-08 19: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