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9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A Chip Odyssey)近日於南加州舉行多場特別放映會,導演蕭菊貞率主創團隊造訪洛杉磯加大(UCLA)、爾灣加大(UCI)及亞凱迪亞AMC影城,吸引大批觀眾前往,共同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半世紀來從「豆漿店」到「紅酒會」的發展歷程。該片不僅在台灣創下票房佳績,海外巡演的熱烈反響更證明了台灣故事的國際感染力。

「與時間賽跑」的珍貴歷史
耗時六年完成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緣起於蕭菊貞被第一代工程師「為國家而做」的信念所打動。製片人蔣顯斌表示,團隊訪談八十餘位產業先驅,過程「幾乎是在和時間賽跑」;多位受訪者已相繼辭世,使影片成為彌足珍貴的歷史記錄。

同為製片人的陳添順強調,台灣今日的成就並非理所當然,而是前輩們以一生努力、勤奮、創意與韌性奠定的基礎。他希望透過影片將這種精神傳承給年輕一代,使之成為延續力量的「火種」。
影片自台灣上映以來已舉辦七百餘場包場,票房逾百萬美金,晉升台灣影史紀錄片前五名,且仍在持續創造佳績。

觀眾:「找回台灣的DNA」與「榮耀感」
蕭菊貞坦言,原本擔心海外觀眾對台灣的歷史脈絡理解有限,但觀眾反應卻「超乎預期」,與台灣國內觀眾幾乎相同。她分享說,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放映時,一位博士生激動地表示:「謝謝導演,讓我找回了屬於台灣的DNA。」在鳳凰城放映時,台積電工程師也告訴她,觀影後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榮耀感」。
「在矽谷的觀眾看完後說,終於明白台灣為什麼能創造奇蹟:原來你們如此努力。」蕭菊貞說,這部片打開了一條文化的通道,讓世界真正瞭解台灣。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但正因如此,更沒有偷懶的空間,「我們必須更努力」。
她強調,科技的核心是「人」,那份不變的「奮鬥、堅持與理想」正是台灣最珍貴的力量。
台灣的「護國神山」與堅毅打拚精神
洛杉磯經文處處長紀欽耀在6日(週四)下午的UCLA放映會後表示,影片深刻呈現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國家發展的關鍵作用,讓人看見許多前輩為了家國使命,毅然放棄海外優渥條件返台建設,展現了台灣人的堅毅打拚精神。
紀欽耀處長強調,半導體是台灣的「護國神山」,更是國家在國際局勢中維持關鍵地位的重要支柱。片中回顧,台灣在接受美元援助、退出聯合國及與美國斷交等艱難時刻,始終憑藉產業轉型與科技創新屹立不搖,成為全球矚目的「科技之島」。

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則在出席亞凱迪亞AMC影城7日(週五)放映會後,特別感謝主辦單位:洛杉磯台美商會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場地,並廣邀主流與僑界人士參與放映會。
當年中華民國官員與經濟決策團隊在艱困時代中展現的遠見與決斷力,讓鍾佩珍深受感動。她表示,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奠定了今日台積電的成功」,而這成功也不只是屬於台積電,而是歸於所有的台灣人。
創新與團結:台灣崛起的真正密碼
陳添順表示,西方世界過去對日韓企業發展較為熟悉,而對台灣瞭解有限。他期待透過這部紀錄片讓世界認識台灣,台灣並非如外界所言「偷取美國技術」而崛起,而是在外交受限的小島上,靠著「合作、團結與創新」一步步建立起產業實力,打造出半導體奇蹟。
紀錄片在美中貿易戰、疫情、俄烏戰爭、AI與ChatGPT崛起等全球劇變的背景下完成,蕭菊貞認為,這更印證了張忠謀所言——在所有變化之中,唯有堅持不變的精神,才是台灣最可貴的力量。
中華民國國策顧問田詒鴻認為,在美中關係緊繃的當下,《造山者——世紀的賭注》更能顯出台灣人的韌性。他也感性表示:「挑戰尚未結束,下半場還在進行,下一代應了解與接棒。」


洛杉磯台美商會會長陳玲華及多位僑務榮譽職人員前往欣賞此片,他們紛紛為紀錄片中,台灣人所走過的大時代感到驕傲,也推薦更多人一同欣賞此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