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通縮 中國青壯年避免大筆高檔消費

【大紀元2023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對於北京一家通信初創公司39歲創始人宋景麗(Song Jingli,音譯)來說,2023年原本是大支出的一年。她和丈夫希望前往新西蘭旅遊,並在北京購買第二套公寓。

但到夏季到來時,中國經濟狀況已經讓他們改變心意,轉而避免大筆花費。「這就像你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一樣,」宋對《金融時報》說,「你離水遠一點。」

中國陷入了自2021年以來首次通貨緊縮,7月份消費者價格同比下降0.3%,人們在花錢上更加謹慎。房地產市場放緩、出口疲軟、青年失業率飆升,但政策制定者並未採取重大刺激措施。

7月通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豬肉價格下跌26%上,因為豬肉在CPI一籃子商品中是最大的食品組成部分。豬肉價格受到供應增加的拖累,預計8月份跌幅較小,但摩根大通分析師警告稱,汽車價格和租賃成本也是中國的通貨緊縮風險。

CNBC報導,威爾丁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中國經濟學家Carol Liao在不久前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導致中國產能閒置,而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部門的去槓桿化加劇了通貨緊縮壓力,打擊了國內投資,導致「製造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

「更重要的是,政府對這些疲軟基本面的反應還遠遠不夠。事實上,政府主導的通過寬鬆信貸(特別是國有企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來刺激和穩定增長的舉措並不足以抵消房地產市場的拖累,因為過去一年流入經濟的新信貸已經收縮。」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經濟學家補充道。

「我對非必需品不再有慾望了」

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越來越缺乏信心,並已開始轉向絕望。消費者不願花錢,企業不願意投資,也不願意創造就業機會,可能成為企業家的人不想創建新公司。

《金融時報》8月29日報導,有跡象表明,中國消費者正在推遲大筆購買,尤其是房屋、汽車和旅行,中國大陸出現通貨緊縮的幽靈。

瑞銀本月在上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中國超額儲蓄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疫情前與當前消費仍存在差距。「我們認為消費者缺乏信心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瑞銀分析師Christine Peng說。

上海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中國以前從未出現過低通脹問題。」他指出,過去的快速增長和信貸擴張最近隨著人口下降而放緩。

年輕消費者尤其面臨著削減開支的壓力。本月,在青年失業率創下21%的歷史新高后不久,中共政府就停止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嚴重打擊國內外人士的信心。

安徽省一家國有企業一名姓龐的25歲員工表示,他在減薪後削減了開支。「我過去常常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給女朋友買SK-II護膚套裝,」他說。SK-II是日本高端品牌,套裝價格通常約為200美元。

他補充說,對於房產和汽車等重大購買,他「完全依賴父母」。

「我對非必需品不再有慾望了。」北京另一位姓徐的26歲上班族說道,他指出中國年輕人中流行的一種被稱為「消費降級」的網絡趨勢,年輕人開始熱衷於存儲現金。

房價下跌也不足以讓人們買房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月小幅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體下降,但生活用品價格下降幅度並不大。兩名在上海一家餐館排隊等候的退休人員表示,糟糕的經濟消息對他們的消費「沒有影響」,並表示這對年輕人來說才是一個更大問題。

但通貨緊縮螺旋,即消費者因預期價格下跌而推遲支出,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的一個風險。7月份大城市房價環比下跌0.2%,今年最大開發商的總銷售額大幅下降。

北京通信初創公司創始人宋表示,房價下跌還不足以讓她買房,而且她對抵押貸款持謹慎態度,理由是「心態要改變」。

與房地產相關的其它商品也有溢出效應跡象。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官方數據顯示,7月份租金同比下降0.1%。由於交易減少,家用電器價格下跌1.8%,而家用電器價格因房地產市場放緩而受到壓力。

瑞銀對官方數據的分析顯示,家具零售額持平,家用電器和音響產品的銷售額下降6%。相比之下,餐館的零售額增長11%。

CNBC報導,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公司麥格理集團的中國經濟研究部主管胡偉俊說道:「信心不足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

他還表示,信心削弱與經濟下滑正在形成一種相互加劇的惡性循環。中國消費者不花錢是因為他們擔心就業前景,而企業降低成本、不再招聘是因為消費者不花錢。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