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醫生:養成好習慣 年近百歲也可有全口好牙

【2023年10月28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牙齒脫落的現象在老年人中間普遍存在,很多人因此形成一種觀念,認為年紀大了,牙齒也會老化,必定自然脫落。事實真的如此嗎?

南加州橙縣塔斯廷市(Tustin)牙周專科醫生盧嘯晨(Sheldon Lu)博士說,隨著年齡增長,牙齒的磨損當然是越來越多,不過掉牙和年齡並沒有直接關係;只要保養得當,即使年近百歲,也可以擁有一口好牙。

盧嘯晨在本月中旬新唐人健康展上的演講,引起老年聽眾們的極大興趣。他指出,牙齒過早脫落除了與身體慢性疾病有關,還有兩大誘因,一是由物理外傷和齲齒導致的牙齒結構受損,二是牙周組織病變導致的牙槽骨流失。

盧嘯晨當過八年軍醫,擁有少校軍銜,曾負責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2萬官兵的口腔牙周保健,積累了對牙周疑難複雜案例的成功治療經驗。

93歲老人仍擁有一副好牙

2016年,盧醫生認識了一位93歲的長者,其沒有任何牙齒或牙周疾病,只是定期來洗牙。這位金髮碧眼的女士是俄裔美國人,祖輩在十月革命後逃至中華民國,她本人出生在上海的法租界,1949年又隨家人逃到美國。她的母親在上海是牙醫,她自己也幹了一輩子牙醫助理。

當年盧醫生給她做檢查,沒有發現任何齲齒或牙槽骨流失(牙周病變),只有個別牙齒有過小小的補牙。他對此非常感慨:「其實,能夠保有自己的牙齒是老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盧醫生在講座中解釋,如果牙齒有些小問題沒有及時治療,隨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嚴重,比如:輕微的牙齦炎可以發展為牙周病,小的齲齒可以變大,傷及牙齒更深的部分,最終可能導致牙齒感染和斷裂,那就必須拔掉。

對於華人,尤其是60歲以上長者來說,牙齒過早脫落是普遍現象。中國大陸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0歲以上人口的齲齒率高達98%,成年人牙周健康率僅9.1%。

許多華人來美後,因為缺乏保護牙齒的意識,患病後未及時發現、治療,導致牙周炎或齲齒問題加重,最後牙齒鬆動、脫落或是斷裂(為了防止感染就必須拔除),給晚年健康帶來巨大風險。

兩大原因造成牙齒脫落

對於牙齒脫落的兩大誘因——牙齒結構損傷和牙周組織病變,盧醫生做了進一步說明。

首先,牙齒結構損傷與吃糖太多及口腔衛生不佳有關。美國既是產糖大國(年產量約810萬噸),也是食糖大國。據調查,美國人人均每年消費約75磅的糖。盧醫生說,攝入太多的含糖食物,包括各種廉價飲料,會加重牙病風險。

如果刷牙不到位,也不經常用牙線清理牙齒之間的鄰面,這些含糖量高的食物殘渣會在細菌的作用下變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表面的牙釉質(也叫琺瑯質),之後細菌就會進入牙齒的深層結構,日積月累造成結構性損傷。這種損傷會讓牙齒變得脆弱,在外力(包括正常咀嚼)的作用下,就容易折斷。

至於掉牙的另一大原因——牙周組織病變,盧醫生介紹,人的口腔內有700~1,000種不同的細菌,其數量非常高,1毫升唾液中約含有1億多個微生物個體。人體免疫系統分泌的物質,可以把這些細菌調整到均衡的狀態。

這些細菌附著在牙齒或者牙齦表面,如不及時清理,會大量滋生,形成含有幾百萬甚至上億個體的菌群,並產生一種生物膜。這種生物膜會把細菌保護起來,讓人體免疫系統分泌的物質和白細胞無法進入。長此下去,這個區域就會出現炎症。

保護牙齒健康的最佳方法

盧醫生說:「我們每天刷牙,主要目的就是儘可能地清除這些生物膜,讓這些細菌無法形成氣候。」但對於牙齒間的部分,牙刷進不去,就必須用牙線。

有些患者牙齒間積累的細菌太多,靠刷牙和牙線已無法清除生物膜,就必須依靠洗牙或深度洗牙,把牙菌斑打掉,才能徹底破壞危害牙齒的生物膜。

日常除了刷牙、做牙線之外,還有一些輔助辦法,如使用水牙線或漱口水。不過盧醫生說,這兩種方法都不如使用牙線效果好。

有些患者告訴盧醫生,一直覺得自己牙齒很好,而且每天刷牙、做牙線,卻仍然出現問題。他因此提醒,定期看醫生、檢查牙齒健康,其實非常必要。因為牙醫採用先進的檢查設備,可以放大牙齒圖片,從而發現那些不易察覺的問題。

在演講最後,盧醫生鼓勵長者們:「養成良好的牙齒保養習慣,及時檢查,即使年齡很大,也可以擁有一副全口的好牙齒。」◇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1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