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退到1990年 專家:中國經濟失去動能

【大紀元2024年0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共統計局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經濟增長數據已退回到1990年。專家分析,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動能大幅萎縮,放緩是必然,中共並無有效對策;而且官方數據有水分,實際是負值,中國經濟走入衰退

三大動能大幅萎縮 經濟增長數據退回到1990年

中共統計局週三(17日)公布經濟數據,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不包括疫情時期,這是中國經濟自1990年以來的最慢增速。儘管中共已取消所有抗疫限制措施,但經濟成長數據退回到了1990年代

這個數字與中共總理李強一天前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到的數字一樣。《華爾街日報》說,一位高層領導人提前透露尚未正式發布的備受矚目的數據,這種情況頗為罕見。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5.2%被認為基數效應。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3%,而在2020年疫情暴發的第一年僅增長2.2%。

往前追溯,中國改革開放後GDP增長率再有低於5%的是1989、1990年。當時由於六四事件之後西方國家對華實施全面禁運,GDP增速分別只有2.6%、2.4%。

總體來看,1991年以前,GDP增長受國家計劃和政治事件左右,一直不穩定,但2012年以前,絕大多數年份的GDP增速都在10%左右。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黨魁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增速逐年下降。

對此,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17日對大紀元分析說,第一個原因是外資的訂單跑了,沒有再回來。第二個原因是出口與製造業這個部門流失的就業機會,沒有辦法靠內需來填補。第三個原因是經濟內需的不足,政府拿不出有效的刺激方案。

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被廣泛認為是「三駕馬車」——出口、外資、消費。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王國臣提供)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從出口來看,自2018年開始的美中經貿戰,再加上中國大陸自己本身的勞動成本上升,中國出口是大幅萎縮。

中國海關1月12日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出口自2016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2023年以美元計算的出口額為3.38萬億美元,同比下降4.6%。2022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長7%。中國上一次出現出口量下降是在2016年,當時下降了7.7%。

王國臣說,這反映了出口動能在減緩。另外牽扯到的是外商投資部分。

中共總理李強日前在達沃斯論壇喊話,歡迎企業赴華投資。但其喊話並沒有帶動市場。今天(17日),代表外資的北向資金大規模淨賣出130.57億元,單日淨賣出額創2022年10月24日以來新高,且為連續第4日淨賣出。

李強上任以來多次高調向外資喊話。但上個月(12月)外國基金以去年最快的速度拋售中國股票,淨流出達到38億美元,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近期外資對中港股市的撤離速度顯著加快。

王國臣說,外商投資還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大陸的反間諜法跟國安法的問題。所以整個投資動能受到壓抑,進一步擴散到民間投資。

他表示,從去年年中開始,民間投資又回到負成長,這個也跟國進民退,或者是反網路平台行動等等有關。所以現在中國大陸基本上只剩下國有企業在支撐投資,而國企又跟政府的債務牽扯在一起,因此政府現在也無力去增加更多投資。

此外,中共去年一直強調要透過消費推動增長。可王國臣認為,消費從2014年以來的長期趨勢就是往下走。再加上過去三年的疫情,他們叫做傷痕效應,疫情期間各行業所得大幅萎縮,或者民眾面臨失業,所以他們能夠花的錢也是有限的。

「總的來講就是消費、投資跟出口動能都大幅萎縮,所以基本上經濟放緩是必然的。」

經濟難復甦陷困境 中共無有效辦法

對「三駕馬車」失去動力,吳嘉隆表示,「舊的經濟增長動能不行了,沒關係,你要是推出新的經濟增長動能,那就去救人心。」

「比如基礎建設投資飽和了,房地產投資飽和了,那你就推出新的民間投資。但是中共不去鼓勵民間投資,反而把民營企業當作割韭菜的對象,要收割。」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資料照。(新唐人電視台)

吳嘉隆說,中國內需不足,外銷訂單沒有回來,地方政府拿不到土地財政收入,所以只好面對財政缺口,開始砍公務員的薪資、公務員的就業、崗位。

「然後可能會變相加稅,有很多費用開始提高了,比如卡車過關卡就說你超重,開罰單,用各種罰款的名義,還是費用提高的辦法(搶錢)。地方政府在搶錢,(填補)財政缺口,中央政府也在搶錢。」

中共第一是要維穩。他說,「軍隊、武警、公安這些開銷是一定要的,所以中央到地方的財政壓力很大,沒有辦法拿出一些有效的刺激方案來救經濟。基本局面是這樣子。」

吳嘉隆認為,既拿不出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來,還要搞一個香港版國安法、反間諜法,把外資都趕跑了,訂單也跑了。所以它自己沒有辦法再創造一樣的就業機會,那失業率當然就上升。

官方經濟數據有水分 專家:實際是負值

這還是依據官方數據分析。吳嘉隆表示,「中共官方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往往有太多的水份,所以去分析GDP成長率和失業率的數據沒有意義。因為它們自己都不相信那些數據。」

「我們現在要用其它角度、其它辦法,來了解中國經濟的一些具體情況」,吳嘉隆舉例,「一線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等,它的零售、奢侈品專櫃、旅遊、餐廳,我們要去看這些民生相關領域,可以看出購買力的情況。」

「從很多跡象來看,包括商業辦公大樓的空屋率,有相當多的田野調查可以讓你看出來,中國經濟確實不行。所謂5.2%的增長率,其實裡面水份太多,完全沒有討論的價值。」

「原因在於,第一,要唱好中國故事;第二,希望能夠繼續騙到外來投資,就這麼簡單。」

吳嘉隆說,中共的數據跟美國、台灣的數據不同,是官方決定拍板的。「你還真的以為它有5.2%,我告訴你,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絕對是負的,是衰退的,哪來個什麼正的5.2%,它那個經濟是衰退的。」

中國經濟下行 已經進入衰退

據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去年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其中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在停更5個月後重新公布,為14.9%,但統計口徑剔除在校學生。16到24歲的城鎮人口中,在校學生約6200萬,非在校學生占約3400萬。

大陸青年失業率去年1月至6月從17.3%一路升至21.3%,創下2018年開始這項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官方去年7月起停止公布該統計數據。

吳嘉隆表示,「失業率上升以後它(中共)就不公布數據,就蓋牌。現在公布仍然有可信度問題,它把在校生剔除,可在校生原來被列入失業人口,現在移除了,失業人口的總數不就降下來了嗎?這個用意很明顯。」

路透社說,,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感覺經濟正陷入衰退。「如果你和 10 個人交談,其中 7 個人會說我們這一年過得很糟糕。」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田表示。

24歲的中國人大畢業生張美樂,在經歷了 100 多份媒體行業的求職申請失敗後,考公務員。在青年失業危機期間,創紀錄的260萬人申請了39,600個政府職位,但她沒有成功。

吳嘉隆說,「現在從GDP增長率到失業率,還有青年失業率等等太多的數據,都水分太多。這樣大家不了解中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在中國做生意就更難了,大家只好撤,不撤也不行。」

此外,中共統計局還公布,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人民幣,比上年名義增長6.3%,平均到每個月即3268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03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3%,平均到每個月即2753元。

王國臣分析,「我們觀察的平均數,也就是這邊提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我會去跟中位數比較,可以看到平均數越來越高於中位數,這代表財富向越來越向有錢人集中,趨勢越來越明顯。」

「所以貧富差距是越來越大。我們會關注貧富差距,因為疫情到現在,加劇了貧富差距,有些人可以透過其它的方法賺錢,可是一般大眾連工作都沒有。」

吳嘉隆認為,從居民所得一直到消費能力到內需,「中國經濟真的有困難,而且官方一時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從失業數據、消費跟儲蓄數據,交叉比對,都可以看出來,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其實應該是已經進入到衰退地步。」

「可是它還告訴你,GDP成長率5.2%,失業率在改善等等。所以我說,不如去百貨公司看現場,去賣場,去餐館等等,看看居民消費情況跟以前比如何,這個還比較具體一點。」

王國臣也認為,從整個趨勢來講,中國大陸陷入流動性陷阱和通貨緊縮,確實情況越來越糟糕,就房市或股市、民眾的財富在縮,財富效應在縮減,而民眾的收入也在萎縮,預期的開銷會再減少,「這種惡性循環會持續下去,再加上政治緊縮,外商跑都跑不及,還投資你?所以整個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