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採訪報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今天在北京開幕,一連4天。官方之前造勢要搞「全面深化改革」,但強調「黨全面領導」。有分析指財稅改革等或被重點討論。但海外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在當前中共陷內外危機的格局下,三中全會帶來的效應可能會是負面的。
本應於去年秋天召開的三中全會,在「推遲」大半年後才登場。依照慣例,中共黨魁習近平會代表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等370多人參會。會議地點通常會在京西賓館。
據今年6月27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透露,三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所謂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決定。
會前,中共兩家官媒《人民日報》及新華社均發文稱「全面深化改革」。大陸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新浪網發文章認為,會議預計將提及新質生產力、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等重點。
目前正值中國面臨房地產危機、高青年失業率、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滑和地方政府債務激增等經濟難題,外部則是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國際地緣政治的緊張升級。長期研究中共政經問題的海外專家怎樣看?
分析:三中全會延後開本身說明問題 「改革」是小打小鬧
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對大紀元表示,從1978年以來,中共會在三中全會推出一些改革措施,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做了宣告改革的內容,但沒有落實。現在中國經濟遇到很大的問題,下行很嚴重,工商界都希望有新的政策出來救中國經濟,認為當局或要放一大招。但中共的大招卻是反向改。
馮崇義說,習近平在不同場合也講過,他要有更大的改革開放政策出來,所以他現在公布這些東西造勢,都是為了應付或者回應社會對他們的期待。
「但是現在目前為止公布出來這些政策,他這個改革是一個相反方向的改。比如說不僅沒有進一步將土地私有化,而是要重新在農村強化集體經濟;在金融系統,他不但沒有放開金融,而是強化中央政府對金融的管束,然後還把國企的金融機構都關閉掉,所以他是往相反方向走的。」
馮崇義認為當局能做的一些改革是小打小鬧。
「財稅上的(改革)小打小鬧,就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稅種、稅局分責任和權限,有些新的措施。然後再有就是城管,其它一些屬於社會治理方面,它有一些新的措施,而這些新的措施相對於它這幾年頒布的那些國家安全法和反間諜法,根本沒有可比性。」
馮崇義說,中共那些大的安全政策、大的框架,使中國社會更加封閉。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對大紀元表示,三中全會延宕近一年才舉辦,很能說明問題,中共再提出任何的經濟方案或經濟政策,恐怕都很難帶來巨大的作用。市場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期待,或者是預期,勢必會下降。
「當前的中國內外部經濟環境已經大不如前,我們看到近期投資的乏力、消費的乏力,失業率不斷攀升。」
至於外部的環境,吳瑟致說,國際社會採取去風險化的做法,這對於中國經濟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所以在這樣一個內外的經濟困境,透過一個三中全會,來所謂的逆勢反轉,或者是觸底反彈,我覺得困難度非常高。」
事實上,不止海外輿論對會議宣布經濟改革「大動作」的期待普遍不高,中共體制內也有這種意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姚洋在今年6月的一次演講中說,很多人對三中全會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再來一撥改革、放大招。但「我告訴大家,這就是你們所想當然的東西,中國重要的改革在90年代都完成了,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再什麼改革,而是鞏固90年代改革的成果。」
他表示,「改革開放就是40年,2018年之後我們叫新時代,新時代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對改革開放的第二個20年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校正。」
被認為是習的經濟政策執行者的總理李強,2024年6月在出席大連的「夏季達沃斯」時稱,處於疫情恢復期的中國經濟需要「固本培元」,不是「下猛藥」的時候。他的「不能下猛藥」一說被中共封殺,引發三中全會不會放大招的猜測。
專家:「黨領導一切」與市場經濟相逆而行
中共三中全會提前宣明「將黨的領導貫穿在改革的各個方面」。
馮崇義分析說,中共1978年改革開放其實是進入後極權,現在倒回去。
「毛澤東在文革時期的極權統治達到頂峰,毛死了之後,就縮小最高領導人的權力,進入集體領導。然後在整個經濟路線上結束階級鬥爭為綱,轉變成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簡政放權,放開黨對社會的全面控制,權力向社會相對開放一個小的空間,也對國際社會開放,放開外資外貿,加入世界的經濟體裡,現在強化黨的領導是屬於反方向的,相反的。」
吳瑟致表示,靠外資投資促進經濟發展,是中共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路線。現當局特別強調黨的領導,還提出許多相關的法案或法律來保證黨的安全,結果讓外資感到不安,並且撤離。
他認為相對於三中全會可能提出一些開放政策,但在政治優先於經濟之下,所謂的開放政策都會是雷聲大雨點小。
「一般民眾希望能改善當前的經濟問題,但習近平的發展路線,某個程度上都跟市場經濟完全相逆而行,所以我認為未來這樣的發展是負面的,三中全會只能有一個負面的影響。」
商業諮詢公司榮鼎集團日前刊文表示,三中全會不是提出詳細政策建議的場所,也不是提出短期經濟刺激措施的場所。該機構指出,三中全會的關鍵問題在於北京能否向外界表明它能將這些改革措施融合成一個儘快扭轉中國經濟下滑之勢的連貫計劃。
習近平2024年6月24日出席全國科技大會,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2024年6月25日,副總理丁薛祥首次以中央科技委員會主任身分亮相,強調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用新型舉國體制推進科技創新。
吳瑟致認為,他觀察習近平的經濟路線,主要是以兩個特點。第一個是強調自我發展,包括科技的自主自給,但以目前中國擁有的科技的能量和技術的能力,有它的困難度。第二個,習近平更強調的是政權安全為優先,透過修法去強調國家安全。而「這兩個態勢,跟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其實是完全逆轉的,也不符合目前的全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