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訊】今日焦點:北戴河會議前風聲鶴唳!中央巡視習家軍地盤;在大陸外籍不是護身符,中共頻對外企高管出手;中共如何設局,掠奪外企機密技術?專家揭內幕。
北戴河會議前風聲鶴唳!中央巡視習家軍地盤
北戴河祕密會議前夕,中共中央再次展開大規模的巡視行動,目標直指16個省市區,其中包括習近平「嫡系人馬」所掌控的地盤。
中共央視報導稱,第六輪巡視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山東、遼寧、黑龍江等12個省;以及瀋陽、大連、哈爾濱、南京等10個副省級城市。
截至7月18日,中央巡視組已入駐6個地區,分別是天津、山東、貴州、廣西、陝西以及遼寧。
通常情況下,中央巡視一輪的時間大約在2個半月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巡視組在7月下旬進駐,大約將在10月中上旬結束巡視。
按照中共慣例,北戴河會議將在7月底到8月中上旬祕密召開;四中全會將在10月份召開。
另外,近期有消息顯示,四中全會將提前到8月底舉行。如果這一消息是真的,就意味著,第六輪巡視組進駐巡視的時間將橫跨整個北戴河會議,並且有可能覆蓋四中全會的整個會期。
對此,時事評論員李燕銘在大紀元撰文指出,這輪巡視凸顯中共北戴河會議和四中全會內鬥激烈,可能攸關下一屆高層人事布局;四中全會可能有重大人事變動。
為什麼說這次巡視與內鬥有關呢?因為這次巡視的地區,涉及眾多政治局委員、常委等中央級高官的勢力地盤,尤其是涉及到習近平的眾多親信。
比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的市委書記,分別由政治局委員尹力、陳吉寧、陳敏爾、袁家軍兼任。他們分別被外界視為習的重要心腹、清華系校友、浙江舊部、以及被習重用的軍工幫成員。廣東省委書記由中共政治局委員黃坤明兼任,他被外界視為習的福建舊部。
另外,福建、貴州、山東分別是習家軍的老巢;其中山東還是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的老家;習的心腹栗戰書、舊部陳敏爾,曾先後主政貴州;習本人長期在福建、廈門任職。政治局常委蔡奇、副總理何立峰,公安部長王小洪,都曾在習近平福建的舊部任職……。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新疆再次被列入巡視名單。在中央第五輪巡視期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多位高官落馬。7月1日,新疆書記馬興瑞被免去職務。
要知道,馬興瑞不僅是習提拔重用的軍工幫大員,還是彭麗媛的山東菏澤鄆城的老鄉,他卸職至今,已經超過了半個月,但他的仕途和去向仍不明朗。
也就是說,中央第五輪巡視在6月底才剛剛結束。但在半個多月後的第六輪巡視中,又將新疆列入巡視對象,這意味著,新疆官場清洗行動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高官落馬。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表示,中共官場打虎,歷來有「調虎離山」的說法,馬興瑞被調離新疆後,當地馬上再被巡視,加上接替馬興瑞的陳小江有中紀委背景,這對馬興瑞而言,非常不利。
在中央巡視組到各地巡視的同時,北京和北戴河一帶的安保也悄然升級。知情者透露,自6月下旬起,沿途崗哨增加,車站安檢層層加碼,訪民和異議人士被嚴格管控。
資深媒體人「中澤克二」在《日經亞洲》上發文表示,早在6月初,上海、山東等地官員就已察覺到中央的微妙變化,開始提前布局。他認為,中共內部的這場政治博弈,很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北戴河會議上繼續發酵。
獨立學者吳祚來在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撰文分析說,新成立的「中央議事協調機構」有別於以往的領導小組,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懷疑中共元老已介入高層議事。
獨立評論人杜政在《上報》撰文說,本屆政治局內部勢力版圖大變,在內鬥中被打得七零八落,相互間勾心鬥角,中南海一派末日景象。目前中共在內外交困之下,政權難免會遭遇不測和被顛覆。
外籍不是護身符 中共頻對外企高管出手
近期,中共當局對外企高管頻頻出手,引發外企對員工的人身自由,和運營安全的擔憂。
日前,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一名高管到中國出差,卻被禁止出境,無法返回美國。消息傳出,引發震動。如今,富國銀行已暫停所有前往中國的商務旅行。
這名高管叫毛晨月,是富國銀行的董事總經理。《華爾街日報》透露,她在進入中國後被「限制出境」。
富國銀行對媒體表示,他們正在通過適當的渠道,協助毛晨月儘快返回美國。
毛晨月的遭遇並非個案。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企高層在中國遭遇類似事件,包括被調查、限制出境、拘留,甚至判刑。
就在本週,北京一家法院以「間諜罪」,判處日企安斯泰來製藥集團的一名日本員工三年半的有期徒刑。
2023年,中共突然對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進行突擊檢查,五名中國員工被拘留,這次突襲最終成為中共對外國諮詢和盡職調查公司全面打擊的開始。2024年7月,中共以美思明智「從事未經批准的統計工作」,對這家公司處以約150萬美元的罰款。路透社報導,美思明智還有一名新加坡主管被限制出境。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著名藥企「阿斯利康」的中國區總裁王磊。這位在中國本土長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高管,被中共拘留並接受調查,但有關調查內容,外界卻並不知曉。今年2月,「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表示,中共當局不允許公司與王磊進行談話。他說,自去年12月以來,王磊一直處於被迫休假狀態。
2023年底,野村控股高級銀行家王仲何一度被中共限制出境。《金融時報》報導,出境禁令在2024年解除,王仲何被允許返回到他之前的常駐地——香港。
《華爾街日報》爆料,2023年7月,美國風險諮詢公司德安華(Kroll)駐香港董事總經理Michael Chan到中國辦事,隨後,他通知僱主說,他無法離開中國大陸。
2018年,瑞銀駐新加坡的一位財富管理經理被禁止離開中國。路透社報導說,這位高管被要求留在中國與當地政府會面。這名經理出境禁令的不確定性,導致瑞銀和幾家競爭對手,要求旗下私人銀行員工慎重考慮前往中國的行程。
2022年的一項學術研究發現,從1995年到2019年,至少有128名外國人在中國被禁止出境,其中包括29位美國人、44位加拿大人,大約三分之一的禁令都和商業有關。
對於中共的行為,外企的很多高管表示擔憂。去年,歐盟商會對他們的會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心在中國會遭遇麻煩,包括人身安全、民事和刑事責任、公司被中共突擊搜查、被中共當局任意逮捕、及禁止出境等。
中共如何設局 掠奪外企機密技術?專家揭其內幕
中共除了向外企高管出手外,還涉嫌掠奪外企的核心技術。近來,中共通過限制合資、揭露技術、和綑綁產業政策等手段,逼迫外企讓出核心技術,再度引發外界關注。
據《華爾街日報》在7月16日的報導,近年來,中共掠奪外企技術的方式,已經越來越系統化。從施壓外資合作方,到利用地方法院判定企業專利無效、再到派遣監管人員滲透外企,直至掌握設計方案等,已經成為中共的慣用操作。
報導指出,目前,北京當局正利用自己在稀土磁鐵領域的主導地位,要求外企提供整合磁鐵、引擎等敏感設計方案,來作為出口許可的條件。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魏女士表示,2015到2017年,她在北京居住,曾親眼看到大眾汽車與奔馳的外派人員,被迫轉讓技術的無奈與挫折。
魏女士指出,她聽工程師稱,中共要求在中國銷售的每一輛車,至少50%的設計必須由中國工程師完成。沒辦法,外企只好聘請中國員工應付檢查。但問題是,這些人很快就會跳槽到中國的新創公司,外企的技術就這樣流入中國企業。
文章還講述美國前國防情報局分析官科特的經歷。2001年,柯特在美國鋼鐵加工企業任職,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他被迫交出產品設計圖。中企複製了這些技術後,自行量產,而他的公司卻被排除在市場之外,銷售受到重挫,得不償失。
台灣科技新創公司董事長薛宗智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享了自身的經歷。他說,中國企業無視市場規範與技術道德,對技術進行拆解,以低價仿製、替代原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跟中共合作就像是飲鴆止渴。
薛宗智表示,他堅持自己的公司完全不與中國客戶往來,不設銷售據點、不用中國供應鏈,也不接受人民幣交易。他強調:「我不是專業經理人,我是董事長,我可以自己決定不要為了兩三年的好處,犧牲公司十年的發展。」
資深評論員藍述告訴大紀元,其實早在1990年代,中共開放稀土產業,允許外企投資,但規定合資股權不得超過50%。通過這樣的方式,中方可以很快掌握外企的技術。等中共掌握核心技術後,立即翻臉,壟斷全球七成的稀土市場。2021年,中共將稀土技術列為國家機密,禁止外企投資。
但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內需市場萎縮,中共以「市場換技術」的手段已經開始行不通了。但仍有很多外企,比如蘋果、英偉達等,還頻繁訪問中國,放不下大陸市場。
對此,薛宗智提醒,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因為承受營收壓力,難以考慮長遠風險。但企業真正的負責人要有格局。否則,一旦陷入中共「市場換技術」的圈套,就可能把十幾年的技術積累拱手讓人。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回顧紫光併購案時稱,2015年,紫光集團試圖收購聯發科、台積電等關鍵企業。當時,台灣政界和產業界產生警覺,他們迅速行動,成功阻止了收購案。後來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因貪污被判死緩,印證了那場收購的背後並不單純。他說,如果當初沒有果斷擋下,那些寶貴的核心技術可能已經被轉移了。
薛宗智提醒同仁,在中共技術陷阱面前,只有審慎決策與清醒判斷,才能守住核心競爭力。
——《佳音時刻》製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