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除了外表為鮮明的白色之外,白鯨還有一個與其他鯨魚不一樣的特點,那就是頭部的圓形額隆。這個凸出部位可不只是一團肉而已,它是功能強大的超級器官,白鯨可以控制它的形狀來調整其發出的聲音,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據IFLScience網站報導,與海豚和虎鯨一樣,白鯨也屬於鯨類,具有一些人們熟悉的特徵,例如大尾鰭、鰭狀肢和噴水孔,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牠們頭上的巨大腫塊。
從事白鯨研究的加拿大溫莎大學(University of Windsor)博士候選人奧賓(Jaclyn Aubin)表示,白鯨頭上的隆起不僅僅是一團脂肪,它由幾種不同類型的組織組成,包括肌肉、結締組織、以及密度和聲學特性各不相同的脂肪。
這些脂肪對於聲音溝通和迴聲定位都非常重要,它們負責聚焦和投射白鯨發出的聲音。有幾種面部肌肉和結締組織的作用能改變頭部隆起的形狀,進而使白鯨能夠調整其發聲方式,或許是為了發出更集中、更具方向性的聲音。
從一段在水族箱前拍攝的短片可以看到,一頭白鯨一邊操縱自己的頭部隆起,一邊與同伴交談。除了調整聲音之外,牠們改變頭部隆起的形狀或許還有其他作用。
(點擊這裡可以看這段短片)
奧賓說,雖然白鯨改變頭部隆起的形狀會影響牠們的叫聲,但牠們也可能是藉此向其他白鯨發出視覺上的訊號。他們觀察到,特別活潑的雄性白鯨會顯著擴張其頭部隆起,這表明頭部隆起的形狀可以向其他白鯨提供有關其情緒和行為狀態的線索。
這是白鯨的溝通複雜性的另一個例子。科學家先前已經知道,白鯨會用兒語和幼鯨說話,也會用聲音來引導群體,這在幼鯨開始四處遊蕩時特別有用。
奧賓說:「白鯨的發聲方式非常複雜,我們至今仍未能完整地掌握牠們所有類型的叫聲,更不用說理解大多數叫聲的功能了。我們很了解的一種叫聲是聯繫叫聲(contact call),白鯨用這種叫聲來維持群體凝聚力,母鯨和幼鯨也用這種叫聲來維持彼此的親密。」
《國家地理》雜誌指出,幼鯨出生時體色為灰色甚至棕色,直到5歲左右性成熟後才逐漸褪色為白色。牠們獨特的體色使其成為所有鯨魚中最常見、最容易辨認的種類之一。
相較於其他種類的鯨魚,白鯨的體型較小,其體長約為13至20英尺(4至6公尺)。牠們的前額呈圓形,沒有背鰭。
白鯨是群居動物,通常以小群體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牠們非常善於發出聲音來溝通,而且會發出口哨聲等各式各樣的聲音,還能模仿多種其他聲音。
白鯨以魚、甲殼類和蠕蟲為食。這種鯨魚在北冰洋沿岸水域很常見,在亞北極水域也有牠們的蹤跡。
大紀元此前報導,挪威漁民於2019年在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的巴倫支海(Barents Sea)發現一頭行為異常的白鯨,身上繫有奇怪的套具,而且不時接近漁船。有專家認為,這頭白鯨可能是俄羅斯軍方訓練的「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