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訊】今日焦點:川普為普京與小澤牽線,三邊會晤籌備中;房市不振基建乏力,中國水泥業陷入困境;川普改寫全球經濟版圖,專家稱台灣應加碼投資美國。
川普為普京與小澤牽線 三邊會晤籌備中
8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多國領導人會晤。之後,川普宣布,他已經與普京通過電話,從現在開始著手安排三方會議,地點待定。
川普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文稱,他在白宮與多位尊貴的來賓進行了一場「非常好的會晤」。並介紹稱,與會來賓包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法國總統馬克龍、芬蘭總統斯圖布、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默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北約祕書長呂特。
川普稱,「我們在會議中討論了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問題,這些保障將由多個歐洲國家提供,美國也會加入其中,並進行協調。」「我們都對俄羅斯與烏克蘭可能實現和平而感到高興。在會議結束時,我致電普京總統,並安排他與澤連斯基總統之間的會晤。不過,現在還沒有確定地點。」
川普介紹,「我們將舉行一場三方會談,到時,俄烏兩位總統都會參加。」「這是為結束這場已經持續將近四年的戰爭,邁出的非常好的一步。會議將由美國副總統JD.萬斯、國務卿馬可.盧比奧,以及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協調。」
克里姆林宮證實,在川普與澤連斯基和歐洲領導人會談期間,川普給普京打了一個電話。普京的助理尤里.烏沙科夫(Yuri Ushakov)稱,電話持續了40分鐘,兩位元首進行了「坦誠」且「相當有建設性」的對話。
川普表示,「感謝今天發生的所有美好事情」,「我們度過了至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天」,「我們都在為停止俄烏戰爭而進行努力,我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解決這場衝突,從而結束殺戮。」「阿拉斯加峰會堅定了我的信念,雖然困難很多,但和平還是可以實現的。」「普京總統稱,俄羅斯會接受美國和歐洲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全面的考量之後」,「我樂觀地認為,我們能夠共同達成協議,以阻止未來任何針對烏克蘭的侵略。」「在未來,歐洲國家將承擔更多的責任,我們將幫助他們,確保烏克蘭安全。我們還需要考慮目前的接觸線,討論可能的領土交換。我相信,這一切結束後,達成的和平協議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會很快實現。」
房市不振基建乏力 中國水泥業陷入困境
受經濟下行和房地產不景氣的影響,中國水泥業陷入困境。8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全國水泥總產量為1.46億噸,同比下降5.6%,為16年的最低點。2025年1月至7月,全國水泥總產量為9.58億噸,同比下降4.5%。
陸媒「界面新聞」在7月份報導稱,中國水泥行業正陷入內捲困局。
報導稱,近年來,水泥行業內捲現象逐漸加劇。2024上半年,國內水泥行業出現進入21世紀以來首次全行業虧損,共計虧損12億元(人民幣,下同)。從2024年整年來看,全行業利潤260億元左右,較2023年下降16%。與行業利潤高峰期的2019年相比,市場需求下降22.34%,但利潤總額卻暴跌86%,還不如當年的一個零頭。
彭博社認為,中國水泥主要面向的是國內市場,且幾乎完全依賴於建築業。所以水泥業比鋼鐵等行業更能反映出中國的「舊經濟」。
報導認為,今年水泥業之所以陷入低谷,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夏天頻繁遭遇極端天氣,酷熱、強降雨等天氣嚴重地影響了施工;另一方面,政府要求水泥生產商削減產能,以更好地匹配一些內部改革的需求;加上房地產危機還沒有解決,基建項目也不夠給力。房子沒人買,就沒人建樓,水泥自然賣不出去。
不僅水泥,與水泥相關的行業混凝土也是一樣的慘。江西省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混凝土的產量下降了22.8%,產能利用率只有18%,企業幾乎沒有什麼利潤空間。
為了消耗過剩的產能,中共當局只好將目光投向國外。今年7月份,中國水泥出口量同比暴增了一倍多,主要出口到柬埔寨、菲律賓和蒙古。不過,這些出口量的增長雖快,但規模不大,賺的錢也不多,基本上就是低價傾銷。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稱,中國水泥7月份的產量是十幾年來的最低,但出口大增,說明企業將大量的存貨向外低價傾銷,以解除自身的困境。也就是說,企業在解決前些年因為扎堆擴大生產,所造成的產能過剩。但問題是,這種傾銷,只能收回成本,利潤空間不大。
中共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除水泥外,中國經濟也在持續下滑,鋼鐵產量創下2017年以來同期新低,房地產投資出現202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人民幣貸款也出現20年來的首次萎縮。
美國財擴房地產投資公司總裁蔣品超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很難提振起來。因為經濟發展處於萎縮狀態,人們都不買房子,自然不會建房子,作為建築業最基本的材料之一,水泥業受到嚴重打擊。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建材,像木製的材料,還有家電等行業,都會相繼萎縮。他說,「整個房地產行業,以及其上游和下游的行業,都會處於一種萎縮狀態。」
川普改寫全球經濟版圖 專家稱台灣應組團響應
川普強勢推動全球新的貿易秩序和投資規則,如何才能應對這全新的一切,成為很多國家關注的焦點。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稱,川普揮舞關稅大旗,全世界都慌了手腳,台灣甚至上演政黨攻防的戲碼。其實,川普的關稅戰有兩大主軸,一個是川普要打開市場,全球主要國家都要對美國零關稅,這一點,台灣逃不掉。另一個是川普要求全世界投資美國,他要各國以企業投資及政府採購的形式,來換低關稅。現在全世界都在搶著投資美國。阿聯酋、卡達、沙特、歐盟、日本、韓國,甚至馬來西亞,都宣布了好幾千億,甚至上兆美元的投資。台灣如果只靠台積電一家出手,是遠遠不夠的。他說,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全世界各國相繼宣布大規模投資美國的行動,都證實了這一點。台灣除了台積電宣布投資1,650億美元之外,台灣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加碼投資美國。他說,與其被川普政府要求,還不如主動提出相對備案:投資美國台灣國家隊。
謝金河指出,在過去幾十年,台商經歷了三波投資大浪。第一波是1990年前後的大西進,當時的背景是,1989年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由於對中共不滿,西方世界撤離中國,台商卻全力挺進。1990年代的深圳、東莞、石碣(鎮)、長安(鎮)、惠州等地都是荒煙漫草,因為中國工資便宜,勞工勤奮,土地又半買半送,加上這裡的稅負施行「五免三減半」,吸引大批台商。正因為台商的奮力耕耘,迅速翻轉中國經濟,很快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也因此造成台灣資金、人力被掏空。後來蔡英文政府推動「台商回台三大方案」,吸引了超過1,600家企業回流,投資金額超過2兆5千億新台幣,帶動台股再創新高,台積電成為「護國神山」。
謝金河說,現在,新一波投資大潮來了,這次的主角是美國。這是台商幾十年來都不敢想像的事情。因為投資美國的門檻很高,中小企業很難單獨跨出去,但經過西進和回台兩波歷練,台灣企業羽翼已豐。除了台積電,鴻海、和碩、台達電、環球晶等都宣布要在美國投資。他認為,台灣政府應該整合這些企業,公開告訴川普,美國的「台灣隊」已經成型,並且比照「回台投資方案」給予融資、租稅優惠。
謝金河強調,川普正在用保護主義重塑世界經濟版圖,而AI、半導體、能源、製藥、iPhone製造,這些正是台商的強項。如果台灣能主動把握機會,未來可能會像當年「中國概念股」一樣,出現一大批「美國概念股」。他認為,這或許會是台商再次創造奇蹟的時刻。
——《紀元焦點》製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