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林若水舊金山報導】 8月31日中午,舊金山的民運人士與原香港「反送中」參與者聚集在渡輪碼頭,舉行紀念「八三一事件」的集會,抗議六年前港府對和平市民的暴力鎮壓。現場人群中,有身懷六甲的孕婦,也有懷抱幼兒的年輕父親,既有當年的香港抗爭者,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民主支持者,場面感人。活動由美國香港人會館施小姐與民運人士關永傑共同主持。
回顧八三一事件
2019年8月31日,香港反《逃犯條例》運動進入高峰。當晚,大批市民在港島與九龍遊行抗議。警方隨後在太子站與旺角站展開大規模清場行動,衝入車廂無差別施暴,使用警棍、胡椒噴霧與胡椒球彈,多名市民與乘客被重擊受傷。警方更一度封鎖車站,禁止醫護與記者進入,引發社會強烈憤怒。外界普遍懷疑當晚有人死亡,但港府始終拒絕公開完整監控畫面與傷亡細節。「八三一」遂成為香港人記憶中最震撼、最血腥的鎮壓場景之一。
大陸聲音:公義不分地域

關永傑感嘆,如今香港已淪為「道路以目」的社會,人人噤聲。(大紀元 / 林若水)
關永傑表示,今日現場有不少來自中國大陸的朋友,這本身就是強有力的證明:「很多香港人對大陸人有負面印象,但只要是真正相信公義、堅守良知的人,就一定會支持香港,反對港共政權。」
他回憶,曾在舊金山中領館前發表紀念「反送中」的演講,視頻發到香港朋友的群中,竟無人敢回應,因為已觸及《港區國安法》。他感嘆,如今香港已淪為「道路以目」的社會,人人噤聲。

來自上海的羅艷麗特別提醒台灣人民要珍惜現有的自由。(大紀元 / 林若水)
來自上海的羅艷麗則以自身經歷指出,中國大陸表面的繁華掩蓋不了專制的殘酷。她回憶2022年上海封城時,許多人竟差點在21世紀的都市中餓死,這使她認識到:「在一個不尊重人權、沒有法治的地方,再繁榮的外表都只是幻象。香港回歸中共那一刻,今天的命運就已註定。」
她呼籲世人警醒,並特別提醒台灣人民要珍惜現有的自由。
香港青年的記憶

當年曾經參與抗爭的年輕港人Justin, 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並強調「勿忘831」。(大紀元 / 林若水)
當年參與抗爭的年輕港人Justin回憶,他雖然只是協助運送醫療物資,但親眼見證了市民以血肉之軀面對政權暴力。「八三一不是過去的日子,而是一道未癒合的傷口。每一次紀念,都是提醒自己和世界:正義未來到來之前,事情絕不算結束。」
他同時強調,香港今日仍有大量政治犯,包括年僅19歲的年輕人,只因參與政治活動便被監禁。甚至海外港人也遭遇「跨國打壓」,有朋友的家屬在香港被恐嚇滋擾。他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並強調「勿忘八三一」。

Jeffrey Leung披露港府跨境打壓的現實 。(大紀元 / 林若水)
另一位年輕人Jeffrey Leung則披露,他因向海牙法庭提交請願書,控告在港任職的英籍法官違反人權,其在香港的親屬竟遭拘捕,凸顯港府跨境打壓的現實。
學者與民運人士的呼籲

袁強指出沒有法治和民主,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大紀元 / 林若水)
民運人士袁強指出,「八三一」不僅是香港的傷痕,更是對「一國兩制」信任的徹底打擊。他說:「香港曾以法治、公平、自由自豪,這些價值也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今天卻被踐踏殆盡。這不是民族的進步,而是整體的倒退。」
袁強強調,紀念「八三一」並非激化仇恨,而是提醒世人:沒有法治和民主,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來自大陸的劉靜濤譴責中共手段殘酷,缺德無底線。(林若水/大紀元)
來自大陸的劉靜濤則說,他從小聽著香港與台灣的歌曲長大,1997年香港回歸時原本期待它能帶動中國走向文明,但結果卻是「香港不再芬芳」。他感慨,中共維持統治不擇手段,從「八三一」的武力鎮壓到後來疫情中的嚴酷手段,均顯示其缺乏底線。
結語
舊金山的「八三一」紀念集會,匯聚了香港人、大陸民眾與海外民運人士的心聲。他們一致強調,紀念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記憶與警醒;抗爭不是絕望的象徵,而是希望的延續。
只要記憶還在,抵抗就不會停止。香港的靈魂,將在世人的堅持與呼聲中延續。◇
現場的一些照片:

抗議活動現場。(林若水/大紀元)

身懷六甲的丘悦菲和丈夫郭鉴鑫, 雙雙勇敢的譴責中共暴行。(林若水/大紀元)

眾人向那些為自由而犧牲的香港勇士敬花。(林若水/大紀元)

让香港的真相传遍全世界。(林若水/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