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林子晨綜合報導】9月16日,舊金山市議會(Board of Supervisors),一致表決通過一項新的《街道安全法案》(Street Safety Act),要求多個市府部門加速推行道路安全工程,力求減少嚴重與致命交通事故。
這項計畫涵蓋「The Wiggle」等交通事故高發路段,被視為「零願景」(Vision Zero)計畫後的新政策里程碑。
這項法案由第七區議員梅爾嘉(Myrna Melgar)提出,規定交通局、公共工程局、警局、消防局等七個市府部門,必須跨部門協調,依照明確時程完成安全改善工程。措施包括:在人流車流密集的路口,加設行人庇護島與路緣延伸(Curb Extensions);推行「路口開闊化」(Daylighting)以改善視線死角;簡化「減速丘」(Speed Humps)申請流程,以及優先改造高傷害路網(High-Injury Network)的危險街段。
根據Vision Zero計畫數據,舊金山每年約有3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另有500多人受重傷,而大部分事故集中在僅占全市13%的高傷害路網。
事實上,這項法案早在今年夏天就已開始討論。根據舊金山市官方立法系統(Legistar)記錄,該法案於7月29日首次提交。隨後,倡議團體「步行舊金山」(Walk San Francisco),於8月1日呼籲市民支持,並提醒該法案將於9月8日在市議會土地與交通委員會(Land Use & Transportation Committee)舉行聽證。這些行動凸顯法案的核心目標:制定更具體的時間表、公開進度儀表板,並簡化行政流程,以確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實。
各方反應
「步行舊金山」在聲明中指出,這是一次難得的進步,但仍需「從法案到落實」的決心,否則只是紙上談兵。他們強調,市府必須打破繁瑣的審批流程,才能讓行人真正感到安全。
部分居民對改善計畫表示期待,特別是在「The Wiggle」一帶,汽車、自行車與行人爭道頻繁,交通衝突屢見不鮮。有居民表示:「看到政府終於採取行動,至少給了我們希望。」
學者則強調透明度的重要性。加州大學交通研究專家指出,如果能建立公開數據平臺,供民眾隨時檢視進度,可督促市府持續改善,避免「零願景」計畫停滯不前的問題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