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採訪報導】加州立法年度已進入最後關鍵階段,州長必須在10月13日前對所有法案作出去留決定。其中,參議員 Catherine Blakespear 提出的 SB403 備受關注。李少敏批評,此舉將安樂死制度化,恐成為對老弱病殘施壓的工具,呼籲民眾促請州長否決。
刪除日落條款 變相擴張
SB403於今年2月提出,核心內容是修改《End of Life Option Act》(醫療協助死亡法案,俗稱安樂死),刪除原有的「日落條款」,讓法案轉為永久有效。目前法案正等待州長審批,若未遭否決,將自動生效。
反對團體指出,這表面上只是技術修正,實則是向擴張安樂死打開缺口。加州家庭委員會(California Family Council)指出,Blakespear 曾在 2024 年 Carlsbad 市政廳會議上公開主張放寬安樂死政策。她更提出過 SB1196,企圖將安樂死擴展至「非末期病人」,包括早期失智症患者。雖然該案遭否決,但她強調將持續推動,SB403被視為其策略起點。
原有保障遭拋棄
2015年加州通過《臨終選擇法》時,因爭議極大,立法者特地加入「2031年到期」的日落條款,以便未來檢視與修正。僅在去年,就有 1,281名加州人實施安樂死。如今,SB403 卻欲徹底刪除後續監督與檢討機制。
太平洋法律協會(PJI)灣區主席、平等公義協會(OJE)會長李少敏批評:「這樣做等於放棄任何後續監督,讓病人與長者陷入更大險境。」
滑坡效應正在上演
反對者指出,加拿大、比利時與荷蘭的案例就是明顯警鐘。這些國家最初對安樂死設有限制,但隨即不斷擴張,如今甚至年輕的憂鬱症患者都可申請死亡。
李少敏舉例說,在荷蘭,一名24歲的青年因憂鬱症申請安樂死,最終被執行。在加拿大魁北克,有病人上午申請、下午就被執行安樂死;一旦病人失去自主能力,幾乎只有死亡選項。
加州家庭委員會認為,SB403完全符合這種模式。他們質疑:「若真無隱憂,為何急於將此法永久化?答案很清楚:目標不是規範,而是讓自殺常態化。」
弱勢群體首當其衝
加州家庭委員會強調,事實上,所謂「有尊嚴的死」往往成為病人、長者、殘障者被迫選擇的選項。缺乏監督與完整數據,無法確認病患是否遭到脅迫。SB403若通過,將徹底剝奪未來檢討與修正的可能。
李少敏也強調:「加州若走上這條路,長者、精神病患者、失智者與殘障人士都將陷入極大危險。」
加州家庭委員會副總裁 Greg Burt 認為,SB403將傳遞錯誤訊息:「這不是同情,而是去人性化與遺棄。如果將協助自殺永久化,就是在告訴長者、殘障者與憂鬱患者,他們的生命可以被拋棄。」
醫療制度偏向利益 病人更脆弱
李少敏對大紀元表示,即使沒有SB403,現行醫療制度已高度偏向醫院與保險公司,病人經常承受壓力,被迫提前出院。他強調問題在於制度而非醫護人員:「醫院為了維持高額利潤,往往希望病人越快出院越好,不論生死。」
他提醒,許多醫院與養老院要求病人或家屬簽署「預立醫療指示」(Advanced Directive),但在危急時,這份文件可能成為拒絕救治的理由。他舉例,有病人因家屬誤簽,手術中遭拒絕搶救,最終不治。「千萬不要簽署預立醫療指示;若已簽署,應立即撤銷,並要求醫院全力救治。」
協助自殺、保障步步縮減
李少敏回顧,協助自殺法案自2015年通過以來爭議不斷,當年甚至是透過將提案綁在財政預算案上才得以通過,連時任州長Jerry Brown都批評程序不正當。
2021年,SB380 更將病人「冷靜期」從15天縮短至僅2天,甚至允許病人不必親自簽收藥物,進一步削弱保障。「離婚都有冷靜期,買車也有冷靜期,但一條人命卻只剩48小時,這合理嗎?」李少敏質問。
他警告,立法者慣用手法就是「先承諾會檢討,再逐步永久化」,最後完全剝奪病人保障。
李少敏最後呼籲全體民眾立即行動:
打電話:州長專線 916-445-2841,直接留言「Please veto SB403」。
發電郵:至 https://www.gov.ca.gov/contact/,選擇 SB403 → 點選「Con」(反對)